第08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

王淑贞:孝老爱亲暖人心


10月25日,记者来到市区湘江路一家企业,见到了在这里工作的王淑贞。她告诉记者,她刚来这个企业工作一个多月,就是做一些保洁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来干点活,一方面能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算是锻炼身体吧。”王淑贞笑着说。

今年66岁的王淑贞家住源汇区空冢郭镇赵岗村,家中有丈夫赵合群,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和孙子、孙女,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提起以前和婆婆生活的日子,王淑贞红了眼眶。

她独自撑起家

1973年,经媒人介绍,王淑贞和原郾城县赵岗村的青年薛秀群结婚。婚后生活虽不富裕,但夫妻恩爱。之后,三个儿子的降生虽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两口子依旧把生活打理的温馨和美。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薛秀群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王淑贞、三个年幼的儿子和双目失明的年迈母亲。“那时候真是感觉天都塌了,大儿子才10岁,老二7岁,老三只有2岁多,俺婆婆也70多岁了,眼睛看不见,身体也不好,那时候的日子真是难过。”回忆起丈夫薛秀群刚去世的时候,王淑贞抹起了眼泪。

之后,王淑贞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忙活,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我就是要饭也要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给婆婆养老送终。”王淑贞说。

带着婆婆改嫁

丈夫走了,留给王淑贞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当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很心疼这个坚强的女人,不少人劝说王淑贞改嫁。

好心人的劝说最终打动了王淑贞的心,可她在心里想,婆婆年迈双目失明,三个孩子年幼无知,谁能有勇气接受这一家?

“一开始我没有再嫁的想法,但是一个人带着老人和孩子,还要干活,真是照顾不过来,再加上大家都劝我再嫁,后来我就想婆婆只有这一个儿子,我再嫁一定要带着婆婆,看有没有人愿意接受我们这一大家,要是没有就算了。”王淑贞说,大家知道她要带着婆婆改嫁,都说她傻,自己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就够苦了,还要带着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王淑贞却说:“婆婆也是妈,俺不能丢下她不管。”

1984年,经人撮合,同村一个叫赵合群的男人毫不犹豫地同意接受王淑贞一家五口人。赵合群说他之所以接受王淑贞,看中的是王淑贞的人品和敢与困难抗争的精神。

婚后,赵合群和王淑贞两人一起孝敬老人。王淑贞的婆婆由于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每当王淑贞外出干活时,赵合群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同时还照顾着三个儿子。

这样的日子,王淑贞和赵合群一过就是20多年。

侍候双目失明的老人,赵合群夫妇20多年来无微不至。夏天给老人洗澡、驱赶蚊蝇;冬天总是将热水袋提前放入老人被窝,让老人取暖。有一次老人患病拉肚子,大便弄的满身都是,臭气扑鼻,可赵合群夫妇毫不犹豫地帮老人换洗,还把自己盖的被子给老人换上。

20多年的精心照料,感动得老人常对邻居说:“这辈子我真是有福,要不是淑贞,我这把老骨头估计早就没有了。”在赵合群夫妇的周到侍候下,96岁的婆婆于2009年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孝老爱亲家庭和睦

赵合群夫妇俩的孝老爱亲行为不仅感动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和他爸的关系可好了,都亲着呢,他爸说话他们都听。他爸颈椎不太好,有一年不舒服去医院,三个儿子还有儿媳妇都陪着他去,孙子还给他买的治疗颈椎病的仪器。过年,孙子在外地打工回来没舍得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但是给他爷爷买了衣服和一大堆东西。”王淑贞说。

“孩子们都很孝顺,把我当亲爹一样看待。”赵合群逢人就说。现如今,王淑贞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如今,王淑贞用她的实际行为去感谢邻里对她一家人的无私帮助。儿子、儿媳也都像母亲那样善待父亲,帮助邻居,与周围人相处非常融洽。

赵合群、王淑贞夫妇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其事迹被省、市电视台多次采访,并多次获得表彰和荣誉。2001年,村委会特意赠送王淑贞、赵合群一块“敬老模范”光荣匾;2003年她家荣获漯河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2008年王淑贞、赵合群被评为“感动漯河十大人物”; 2009年12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省妇联评为第二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我也是挺有福的了,儿子媳妇都很孝顺,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提起现在的生活,王淑贞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人物小史

王淑贞,女,1950年出生,是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镇赵岗村农民。前夫去世后,她带上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20多年来,王淑贞坚持在婆婆床前行孝,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曾多次荣获“敬老模范”“感动漯河十大人物”“孝贤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称号。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