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2月9日 星期
沙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
土建已经收尾 开始安装设备


污水处理厂项目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见习记者 陈金旭

12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龙江路北、李漯路西侧的沙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的施工现场。工地上,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师傅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几位师傅正在安装格栅除污机,另外一些人正在焊接法兰。

据了解,该项目土建已进入收尾阶段,现阶段主要进行管道、电器、自控系统等设备的安装,预计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项目负责人高明告诉记者:“本项目是漯河市重点建设工程,采用BOT模式建设经营。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6万吨/天,污水处理采用悬挂链曝气AA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建设内容包括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配水井、二沉池、回流污泥泵站、中途提升泵站、混合反应池、接触消毒池及巴氏计量槽、综合用房、鼓风机房及配电站、污泥脱水机房、综合楼等。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沙北的污水处理压力,对环境保护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生态惠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不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清洁河流行动计划,确保7条省控河流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同时,为实现碧水蓝天,使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惠,我市还通过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市区新建成包括西城区北大附中空气自动监测站、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委党校空气自动监测站、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明李小学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内的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委党校楼顶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人员邢严生正在对设备进行校准,他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一边操作设备一边做着记录。工作完毕后,他向记者介绍说:“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是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提供实时数据,让环保部门得到准确信息。我们对设备仪器进行校准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把好监测这道关,尽最大可能让市民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据了解,截至11月29日,我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87天,同比增加44天,提高30.8%;PM10浓度均值12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微克/立方米,下降3.9%;PM2.5浓度均值7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微克/立方米,下降6.7%。数据的背后,体现出我市打造宜居城市的决心,也饱含着各战线工作人员为我市实现碧水蓝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