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

二胡同里的和谐邻里情
有30年党龄的热心大妈带头促进邻里互助

在源汇区顺河街办事处戏楼后街,提起二胡同里的热心人张凤琴,左邻右舍没有不竖大拇指的。12月12日上午,在东大街社居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戏楼后街二胡同,张凤琴穿着一件志愿者红马甲,正在胡同里义务扫地呢。

C

胡同里的热心人

同住在这个胡同里的刘阿姨说,张凤琴是个热心人,附近住的这些居民,谁家有了麻烦事都少不了她帮忙。一次,刘阿姨的婆婆摔伤了,刘阿姨一个人根本没法把婆婆送到医院去,张凤琴知道后,喊了几位附近的邻居,大家帮忙抬人的抬人,叫车的叫车,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还有一次,胡同里的一位居民生病比较严重,张凤琴不但帮忙把人送到医院里,还帮忙办理了住院手续,等她回到家里都半夜12点多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做好饭送到医院里,让人特别感动。”提起张凤琴的热心肠,附近居民谁都能说上一两件事。

张凤琴说,虽然她经常帮助别人,但别人也帮助她。前一段,她家里一间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地上弄得都是白灰,几位邻居知道后,主动到她家里,很快就帮她打扫干净了。

“都是住在一条胡同里的,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庭,谁家有个事儿,大家都应该互相帮忙的。”张凤琴说,在她心里,大家都是左邻右舍,不管啥事都得有人带头去做,这样其他的邻居看到了,也会跟着伸出手帮帮忙的。“这样,咱们的中国梦不是能更好地实现吗?”提起自己所做的这些事,张凤琴说这都不算啥,她愿意做一个带头人,如果在她的带动下,大家都愿意伸手相互帮助,大家的生活就可以过得更好了。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

A

社居委的“编外人员”

2002年,因所在企业破产,47岁的张凤琴退休回到家里。她1986年入党,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党员,她想趁退休后有了空闲时间,到居委会去帮忙,发挥自己的余热。

就这样,张凤琴成了东大街社居委一名随叫随到的编外人员,一有空闲,她就跑到社居委询问有没有自己可以帮忙做的事儿。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普查等工作,她都积极参与其中。

“我在企业里干惯了,回到家里也闲不住。”张凤琴一边扫着地,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她所居住的二胡同比较长,里面住了36户人家。看见地上有点树叶、垃圾什么的,她非得拿把扫帚扫干净不可。

据张凤琴介绍,她们这个胡同里的卫生以前没有专人负责,基本上都是她天天扫,为此,她家里每年都要买把大扫帚。在她的带动下,居民们谁看到地上脏了,都会主动地拿起扫帚扫扫。今年以来,社居委安排了保洁人员专门打扫胡同里的卫生。不过,看到地上脏了,张凤琴依然会习惯性地扫扫。

本版以真诚的视角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窗口。老人之间、邻里之间的温情故事,老夫妻患难与共的亲情爱情,或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若你身边有这样的线索,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3938039936

B

乐观积极面对生活

张凤琴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小孙子,平时儿媳照顾得比较多。她有不少空闲时间,每天早上,她都要去河堤上锻炼锻炼身体。

“平时除了帮社居委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我就想着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不给家人、不给社会添麻烦。”张凤琴说,早些年在企业上班时,每天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自己的腰椎很不好,还有骨质增生等毛病,但她从来不放在心上,觉得自己心态好点,完全可以战胜这些病痛。

“我的身体好了,就能帮助社居委多做点事情,也能多给邻居们帮点忙。”张凤琴说,她现在是社居委安排的社区服务小组组长,还有五六名附近的居民是组员,大家共同负责二胡同往南一片区域,平时进行义务巡逻什么的,都是他们帮忙去做的。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