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辉
11月26日,在沙河漯河港至北汝河口航运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上记者获悉,漯河港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预计12月底该项目将全部完工,具备通航条件,待蓄水后,即可实现通航(详见本报11月28日04版)。消息刊发后,引来不少市民关注,大家在欣喜之余,也不禁问到:“通航需要水,将来漯河要是通航,目前的水位有点浅,另外,要是遇上枯水期,又该怎么办?”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海事局以及市水利局的有关负责人。
12月12日下午,记者通过市海事局联系上负责漯河港建设的王姓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漯河港建好以后,要想通航肯定需要蓄水,目前的河底高层是48.6米,蓄水需要蓄到51米,等于说需要蓄2米多深的水。
“漯河港设计的水深是2.3米到2.5米之间。”该总工程师说,蓄水的办法就是在下游建闸,目前在周口市商水县与召陵区老窝镇交界的沙河河道建了一个沙颍河大路李枢纽,这个枢纽建的有闸门,将来就是通过这个枢纽,调节沙河水位,保证通航的水源。而且将来蓄水后,要达到全年95%时间能够通航。
12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老窝镇后王村的沙河河段,远远望去,一个庞然大物已经横在河道之中。“我们和商水县郝岗乡大路李村挨边,建这个枢纽也占了俺庄一部分地。”后王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
对于通航蓄水一事,市水利局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昨日上午,市水利局规划科的有关负责人说,关于将来漯河港下游河道通航蓄水,上级部门也进行了论证和规划,将来通航,对河道的影响和水位抬升已经考虑进去,漯河港下游沙河部分河道会清淤,遭遇枯水期,如果水位不够,可以考虑从上游水库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