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12月19日~30日,“丹青熠彩、翰墨飘香——赵振刚、赵丽父女书画展”在郾城区艺术文化中心举行。该书画展共展出作品85幅,其中,赵振刚先生的作品58幅、赵丽女士的作品27幅。12月29日,为深入了解赵振刚、赵丽父女的创作历程、艺术追求,记者对两位画家进行了专访。
“种菊七十载,画菊六十年,而今清虚日,依然爱西苑”,赵振刚先生的这首题画诗正是他为人、从艺的真实写照。
赵振刚幼承家学,弱冠时即与翰墨结缘。在开封艺专学习期间,得到谢瑞阶、梁冰潜、叶桐轩、王扶东等前辈名家的精心指导,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他的绘画之路最初临习古法,后又吸收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艺术特点,形成了古雅清新,率直自然的风格。他曾带着自己的30余幅国画作品进京拜望叶浅予、黄永玉两位大师,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除了花鸟画,赵振刚的书法造诣也颇为深厚,特别擅长行书、草书。他的字线条酣畅,气势恢宏,造型奇特多变,章法得体自然。作品在郑州、阜阳、连云港、北京等地展出时,求字索画者比肩接踵,大有洛阳纸贵,一字难求之感。
虎父无犬女,强将无弱兵。生于书香门第的赵丽子承父业,在花鸟画的世界中开创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她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在中国山水花鸟画的道路上展开了一个接一个的攻坚战,在技法、色彩、构图等多个领域均有惊人的突破,出道伊始,就受到专家和导师的好评。扎实的基础,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强烈的创新意识,赋予她的花鸟画作品鲲鹏展翅之势。
这次回到漯河办画展,是父女俩联袂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一份厚礼。在他们心中,漯河不但有着家的记忆,更有着自古以来辉煌的文化背景。如今,漯河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他们想通过举办画展,将书画艺术向大众普及,让更多人了解书画的魅力。
赵丽还有一个打算,她觉得自己的技法仍有不足,因此她想借着画展这样一个名家汇聚的场合,多听些名家的指点和意见,使自己能够继续提高。
赵振刚
生于1933年,漯河人,1953年毕业于开封艺术师范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作品被《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红旗》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广泛刊载,并被国内多家碑林、博物馆收藏,曾在江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个展、联展、艺术交流展,先后结集出版《赵振刚书画集》多部。
赵 丽
生于1976年,漯河人,199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入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人新作展,获得优秀奖,并在河南省著名书画家展、海峡两岸全球书画名家展、王羲之大奖赛中分别获得金奖、银奖、优秀奖,作品被《中国书画报》《山东青州日报》等刊发。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