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1月8日,在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15岁的陶美琳特别开心。当天,她的“城市姐姐”要来家中看望她。陶美琳是一名留守儿童,她的“城市姐姐”是家在郾城区的高三学生曹阳。2016年,在一次爱心活动中,两个陌生的女孩儿结为小姐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阳先后两次来到陶美琳家中,看望这个妹妹。
一次爱心捐助
拉近两个陌生女孩的心
曹阳今年17岁,是一名高三学生。陶美琳今年15岁,正在上初中。她们一个家在郾城区辽河路与井冈山路交叉口附近,一个家在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本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却因为一次捐助活动结缘,成了好姐妹。
2016年,曹阳在高二下半学期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500元,父母决定让曹阳自己安排这笔钱。平时就很喜欢献爱心的曹阳决定将这笔奖学金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2016年5月,在爸爸的帮助下,曹阳最终将这笔钱捐给了源汇区问十乡初级中学的学生陶美琳。
捐赠结束后,曹阳和陶美琳并没有断了联系,她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交流。“我自己是独生子女,平时就很希望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美琳既漂亮又听话,学习也很好,我特别喜欢她,就像有了一个亲妹妹一样。”曹阳说。
谈学习聊成长
姐妹俩有说不完的话
和陶美琳接触以后,曹阳心中总是惦记着这个比她小两岁的女孩儿。曹阳还专门给陶美琳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陶美琳接到信后,当即给曹阳写了回信,但在邮寄过程中出了差错,曹阳最终没有收到信,两人都觉得遗憾。为了能与陶美琳多联系沟通,曹阳决定亲自到陶美琳家看望,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1月8日,她第二次来陶美琳家。
1月8日上午,曹阳一早启程,带着要送给美琳妹妹的礼物,匆匆赶往问十乡陶桥村。“这两件羽绒服,是我专门给她挑选的,颜色、款式都很好,她穿上肯定很合适。”曹阳边说边向记者展示送给妹妹的衣服,脸上笑容灿烂。
一路奔波,终于到达了陶美琳家,刚走到巷口,陶美琳和奶奶就迎了上来,看到曹阳,美琳很高兴,上前拉住了曹阳的手。
到家后,曹阳和美琳凑在一起,试穿衣服,衣服穿起来很合身,两个小姐妹都特别开心。“这个颜色,你穿身上真好看。”曹阳一边帮陶美琳整理衣服,一边高兴地赞叹,陶美琳则对着她笑弯了眼睛。
陶美琳和曹阳年龄只差两岁,两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她们从学习方法谈到学校生活,从日常小事谈到未来打算。曹阳很有姐姐的样子,她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美琳,还教美琳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调整心情等。两人在一起谈了近两个小时,曹阳才在父母的催促下,不舍地离开。
互相学习
成长路上相伴而行
陶美琳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堂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虽然生活条件有限,但她一直努力学习,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她和堂妹的奖状。“这个孩子知道学习,在家经常看书,可听话。”陶美琳的奶奶师清今年75岁,孙女从出生就在她身边长大,每次说起孙女,老人既骄傲又心疼,“这孩子,父母都不在家,跟着我一个老太太,受苦了。”
了解陶美琳的情况,曹阳对这个女孩儿的喜爱中更有几分欣赏。“美琳这么刻苦努力,我从她身上学到不少,她为我增添了很多的动力。”曹阳告诉记者,等高考过后,她还要亲自来看望她。
“曹阳姐姐心很细,我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和她说,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她都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能交到这样一个朋友,我很开心。”陶美琳说。
看到两个女孩儿的友谊,曹阳的父母也很感动。他们说:“看到两个孩子这么好,我们也觉得特别开心,感觉又多了一个女儿似的,以后有机会,也要美琳到我们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