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月9日 星期
全班学生作品集结成册
写下校园故事 珍藏快乐童年


□本报记者 杨 旭

提起写作文,许多小朋友都觉得头大,但漯河小学五(一)班的学生们却乐此不疲,写出的作品也颇为与众不同。他们用一篇篇自由发挥的作文共同写成了属于他们的班级故事,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帮助下结集成册,记录了他们的校园生活,珍藏起他们童年的快乐。

一个奇特想法

两本班级故事

两年前,班主任李彦芹老师在思考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时,有了一奇特想法,让学生们每天轮流写下班级或学校里的趣事,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将来编纂成册,孩子们长大了也会成为一份珍贵的回忆。

“写作采取自愿的方式,字数不限,可以写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第二天晨读时念给大家听。一开始,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去鼓励引导,现在大家争着写,还要通过排序照顾每一个同学。”李彦芹告诉记者。

两年时间,学生们的作品汇集成了《校园麻辣串》《校园嘻游记》两本册子,全班人手一册,2016年下半年的还没有印出来,已经成为同学们最期待的宝贝。

家长共同支持

学生作品成册

李彦芹老师突发奇想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册子已经超出她的预期,这其中少不了家长们的支持。当初,她把想法告诉家长们时,得到了一致的赞同,随后大家各尽其力,共同帮孩子们完成这本快乐的手册。

学生吕浩鸣的妈妈谷娟担当起了“编辑”一职,她将孩子们写成的作品整理成电子文档,也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了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最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只能写300字左右就觉得无话可说了,现在700字的文章也很常见。写作的语言越来越生动了,细节描写绘声绘色,作为读者,我也常常被带进那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谷娟说。

电子文档整理完成后,排版、印刷、装订工作由学生郭品儒的爸爸联系印刷厂完成的。每本册子上都印上了孩子们的照片。

故事里的快乐

现实中的友情

自己写的故事能够结集成册,最自豪的还是那些小作者们。在班长于昕冉看来,班级故事在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让集体更加团结。以前,她认为班里的朱妍菲同学是一个不爱跟别人交流的人,甚至有一些傲慢。通过何语涵同学写的一个故事,她了解到朱妍菲其实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偏见消除了,她们俩后来还成了朋友。

班级里的故事大概总也讲不完,就连害怕写作文的郭品儒小朋友如今也能够滔滔不绝地把这些故事写成文字了。故事总有剧终再见的一天,但快乐的回忆将会伴随每个孩子的一生。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