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外卖,你 了吗
不用收集一大堆外卖电话和点餐卡,消费者足不出户,运用手机软件,手指轻轻一点,便可品尝新鲜美食。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市民消费体验需求的提升促进了餐饮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分到这块蛋糕,在线外卖平台纷纷加速融资布局,争抢客源。不过,在线外卖市场发展迅速的背后,仍隐藏着食品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A
市民足不出户 便可等餐上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捷,由此创造出一种新兴的“懒人经济”,餐饮外卖便是其一。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市民中,许多年轻人都有过网上订餐的经历,有一些人甚至对此产生了一些依赖。
市民赵琦琳是一家网店的店主,平时忙于工作的她根本无暇自己做饭,外卖给她提供了许多便利。“最喜欢我家附近的一家麻辣烫,隔几天都要吃一回,现在配送员都了解我的口味了,每次都让店家帮我多加一些辣椒。感到最方便的是连菜品都可以自由选择,像去店里选菜一样方便,可惜的是只能选择附近的餐厅,如果覆盖范围再大一些就好了。”赵琦琳说。
也有一些市民虽然人不在家,却可以通过外卖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家中。市民李雪娇告诉记者:“我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上小学。有时候我加班晚了,就在网上订餐直接送到家里,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现在雾霾这么大,省得孩子出门一趟,不健康也不安全。”
B
开展外卖业务 餐馆生意火爆
1月8日中午12点半,市区黄山路与海河路交叉口的一家小餐馆内食客络绎不绝,服务人员忙着打扫店内卫生,准备迎接下一拨食客。喧闹的人群中,几乎每隔一两分钟,便有一位身着亮色服装的“神秘人士”推门而入,领完餐后又匆匆离开。原来,他们分别是几家外卖平台的配送员,正在忙碌着给顾客送餐。
店主刘女士告诉记者:“自从我们增加了外卖业务后,营业额有了不小的提升,餐馆不再受到店铺面积和翻桌率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老顾客,几乎天天在我们家订餐,非常方便。现在我们每月大概能接700单左右,虽然每单都要向外卖平台交钱,但总体来说生意变好了,收入也比以前高了。”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其他不同风格,不同规模的餐馆,发现各家的外卖业务情况各不相同,多的每月接单在1000笔以上,大多数商家每月能拿到150单到300单,也有一些店铺月接单量仅有几十笔甚至几笔,不一而论。不过,商家们普遍认为,外卖业务开阔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是对店铺的一种宣传,不需付出多余的劳动,因此愿意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C
外卖配送环节 增加就业岗位
在餐馆拿到打包好的餐品后,配送员刘辉军进行了核对清点,由于订单中有汤面类的食品,长时间浸泡可能影响口感,他还细心地询问店家餐品的打包时间。他告诉记者,以前遇到过餐品在前台存放时间较长,顾客给了差评的情况,所以他要特别留意。
这是刘辉军当天接到的第13笔订单了,一般情况下,他一天的接单量大约在25至35笔,每单挣4元钱,得到好评加0.5元,差评罚10元。在做配送员之前,他干过超市的保安,也在酒店门前看过车辆,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他还是比较喜欢的。“送外卖虽然也是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是时间上比较自由。以前也干服务业,有时会遇到顾客的苛责,所以已经习惯了,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以平常心面对就好。”刘辉军告诉记者,“第一次就是因为送的面食因为耽误了一些时间得到了差评,所以我现在特别注意送餐的效率,希望以我的服务给顾客更好的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上订餐这种模式。”
顾不得多聊一会,刘辉军就匆匆骑上了电动车,很快消失在茫茫车流中。在记者采访的配送员中,大多数都像刘辉军一样比较喜欢这份工作,并且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餐饮外卖在给店家带来商机的同时,也给许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D
平台公司受益 发展前景看好
小小的一份外卖,受益的不仅仅是商家、配送员和顾客,还撬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就是外卖平台公司。记者采访了我市两家外卖平台公司运营中心的负责人,他们都对这个行业的前景相当看好。
“我们公司介入外卖市场的时间较早,目前在本地已经拥有外卖员200人,每天可以配送约4500笔订单。我们现在采取了补贴的方式,所以还没有获得明显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这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就是要培养起消费者的习惯,充分挖掘市场,扩大我们占有的市场比重。”一家外卖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
另一家外卖公司虽然目前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但负责人胡先生同样对发展前景显得极为乐观。“我们现有配送员60名左右,一天的订单量有2000笔左右。我相信这一数字会持续增长,因为现在还有许多人并不习惯网上订餐,潜在的客户群体是巨大的。我们有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已经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做好了完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