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多级“分包”,“白条”就在包工头与打工者之间随之出现。为让“白条”变现,可掌握以下三个方法:
一、要让“白条”具有法律效应
“白条”本身具有证据功能,能够证明和确认尚未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事实。务工人员在接受欠条时,一定要确认“白条”记载的工资数额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否有用人单位的印章,签发人是否具有签发的权限等。只要手中的“白条”有了这几个要素,务工人员可以此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争取自己的劳动所得。
二、了解必要的政策法规
2016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2016年年底,国家12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河南省人社厅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7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河南省高院也对隐匿财产、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恶意欠薪者,果断动用刑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掌握“白条”讨薪方法
一是拖欠工资行为必须是2年内发生。在讨薪时,要到单位所在地的监察机构投诉或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书面材料要说明姓名、性别、身份证明、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说明被拖欠工资的事实和要求足额支付工资等投诉请求事项。
二是劳动争议要在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是打官司要分清楚三种情况。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