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1月17日晚11时40分,网友“姗姗来迟”在朋友圈吐槽道:“郁闷!刚才和老婆为去谁家过年争吵了一晚,而且最后也没有个结果,真纠结!”
回谁家过年,小夫妻很纠结
其实,每到春节,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地市生活时,回谁家过年都是会一个艰难的选择,让不少小夫妻很纠结。
昨日,记者联系到网友“姗姗来迟”宋先生。他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去年10月结婚,而双方的父母都不在漯河,加上妻子怀孕,又不想走亲戚来回奔波,就开始为在哪儿过年发愁。
宋先生今年28岁,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他的老家在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父母虽然在城区生活,但因为父亲去年患脑血拴后,一直行动不便,很多时间都要卧床。母亲忙完家里还要去上班,也是心力憔悴。“我想利用春节假期在家多陪陪二老,毕竟平时我不在他们身边尽孝,这是一个机会。”
而让宋先生想不到的是,妻子因为怀孕行动不便,也想趁机在父母身边多住些日子。“如果我们分开过年吧,怕双方父母担心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团圆的日子一家子不团聚也不好说。不分开过,她又嫌来回奔波太累。”
宋先生的妻子老家在信阳市光山县白雀镇,父母在镇上做生意,平时生意忙,也很少来漯河居住。“妻子的父母也想假期多和女儿聚聚。特别是岳母,有许多话想和怀孕的女儿说。”宋先生说。
“其实,春节本来是休息的,平时工作忙得连个懒觉都没睡过。如果春节来回两地奔波,也会很累。如果谁家都不去,双方父母想见儿女一面的愿望又落空了。”宋先生左右为难地说。
找到平衡点,不伤夫妻感情
宋先生在朋友圈吐槽后,引起了朋友的关注,留言评论或者出主意的近20人。一些独生子女表示,的确有过这方面的纠结,不过,如果双方协商沟通,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记者注意到,对于绝大多数异地婚姻的夫妻来说,要想在短短7天的春节假期内做到婆家娘家兼顾,着实比较困难。
让他们纠结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有两点:一是折腾,二人老家若是相距甚远,来回奔波容易产生疲惫感;二是费用,交通费、红包、礼品,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面对这两个难题,“回双方家过年”就显得不太实际了。
对此,漯河医专社科部主任、社会学博士李达理认为,“回谁家过年”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夫妻双方可以选择轮流回家过年,今年去婆家明年去娘家,有条件的也可以把双方父母接过来一起过年或者全家人一起出门旅行,拉近两个家庭之间的距离。解决“回谁家过年”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夫妻俩遇到这一问题应冷静沟通,切不可一时冲动,做出有损夫妻间感情的事。习俗是可以变通的,并不一定非要去夫家过年,也应尊重妻子的意愿,观念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其次,孝敬父母、关心父母也不应逢年过节才被重视,平时多问候老人,给老人关爱才是合理的“尽孝”方式。
再次,父母应降低心理预期,过年不要给子女“出难题”,逼迫孩子一定要回家过年。凡事互相尊重、理性沟通,才能让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
漯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珂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不建议小两口分开来过年,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对双方的家长也并没有好处。不妨制订个原则,例如哪家的父母年龄比较大、哪家的亲戚比较少、哪一方母亲身体不好等,以此来选择优先去哪一家过年。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夫妻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原帖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