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坚持做棉鞋
通过社区给孤寡老人
“快要过年了,趁这几天再多织几双,他们就不会冻脚了。”1月17日,记者走进出租屋时,老人正在织棉鞋。出租屋不大,鞋柜里整齐摆放着各式手织的棉鞋,颜色多样,款式丰富。
平日里,李文清老人要照顾一家人起居,还要接送外孙,空闲时间不多。但为什么还要见缝插针给孤寡老人织棉鞋?
说起自己的初衷,老人直言,刚到宁波那几年,人生地不熟,待在家里特别无聊,就想着织棉鞋打发时间。棉鞋越做越多,有的自己穿,有的送给邻里街坊,但“库存”还是很多。她和老伴琢磨着,把棉鞋送给需要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社区孤寡老人。“这些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有棉鞋穿就不会冻脚了。”从2013年开始,她每年都会亲手织棉鞋送给孤寡老人。
4年来,她一直坚持织棉鞋送人,也算弥补自己内心的一个遗憾,想让这些老人穿上舒舒服服的棉鞋。这个遗憾,要从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当时,李文清生活在湖北黄冈的农村,生活窘迫。母亲卧病在床,唯一一双棉鞋已经破旧不堪。李文清很心疼,她想给母亲买双新棉鞋,结果跑遍整个村庄都没着落。
“那时候家里一年收成只够全家人吃喝,根本没有闲钱买鞋。加上物资匮乏,哪怕凑够了钱都买不到。”老人说,“直到母亲去世,她都没有穿上一双像样的棉鞋。”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如果那时自己会这门手艺,母亲就能穿上暖和的新棉鞋了。”
许多敬老院老人
一直想当面说声谢谢
很多社区工作者只知道城兴社区有个“棉鞋奶奶”,但不知“棉鞋奶奶”究竟是谁。
2013年冬天,李文清第一次和居委会取得联系。老伴替她跑腿,找到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社工林洁,说家里有30双棉鞋,想送给有需要的孤寡老人。第二天一早,两大袋棉鞋就送到了居委会。2014年冬天,老人又送来了30双棉鞋。
社区工作人员说,老人每年冬天都会送来一批棉鞋,4年来从没有间断过。前几天,城兴社区工作人员将一面写有“爱心无限 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老人手中,感谢她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年纪越来越大,眼神也不好使了,现在速度越来越慢。”但李文清说,只要有人愿意穿,她会一直做下去。据《现代金报》
在浙江宁波鄞州城兴社区,“棉鞋奶奶”的称号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谁。
这位66岁的老人是李文清,6年前,她和老伴来到宁波,住进女儿家。闲暇之余,老人喜欢编织棉鞋。4年来,她亲手编织了200多双棉鞋,温暖了很多孤寡老人的心。虽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但老人说:“只要有人愿意穿,我就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