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二十八,贴花花。”1月25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按照习俗,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贴年画、贴春联和窗花,过年的氛围更加浓厚。当天上午,在源汇区干河陈村过年的48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到村民家中,一起贴花花,感受漯河春节民俗。
贴春联窗花 挂中国结
1月25日上午10点多,天气晴朗,市区五一路南段开源森林庄园10号楼1单元3楼曹桂花家特别热闹,和他们家结对子的留学生阿里、大山、白亮准备和他们一起贴春联。记者看到,春联、窗花已经买好,桌子上摆放着瓜子、糖果等。曹桂花热情地招呼留学生们坐下来休息,但他们都有点迫不及待,把春联、窗花和年画打开,仔细欣赏起来。
“这只五彩的大公鸡真好看,是什么意思?”白亮拿着一张年画询问。“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鸡年,就特意买了和鸡有关的年画,象征着吉祥平安。”曹桂花仔细讲解,并告诉他们如何贴。
阿里拿着窗花,在曹桂花的指点下用水湿润一下窗户,然后把窗花平摊到玻璃上,把边角按压一下,窗花就贴完成了。阿里很高兴,说这是第一次贴窗花。
在丽江花园8号楼3单元陈铁山家中,留学生碧玛拉、玛雅也在忙活着。除了春联和年画,陈铁山还购买了中国结。火红的中国结非常喜庆,深得留学生们喜爱。大家在房间内寻找合适的地方,最终由阿诺挂在了走廊上。大家还拿着窗花和中国结合影。房间装饰完毕后,几名留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太漂亮了,真感受到了中国的年味。”
玛雅来自蒙古,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中国的春节丰富多彩,气氛很好,会趁这个机会好好感受一下。
感受中国民俗的博大精深
“富贵吉祥年年在,如意财源日日来。”贴过春联后,留学生们对上面的文字很感兴趣,还念出来揣摩其中的意思。“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古时候人们在门口悬挂桃木来辟邪,后来演变为春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屋门上贴春联,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陈铁山对其中的寓意进行了讲解,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也知道一些春节的习俗,也知道春联,但并没有亲自贴过,更没有像这样经历过中国的春节。”留学生阿里告诉记者,对春联的形式和内容很喜欢,第一次尝试贴春联很兴奋,通过大家脸上的笑容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在幸福之中。
留学生大山告诉记者,早上在宾馆遇到一场婚礼,新郎到酒店接新娘,还要把新娘背到车上,引得留学生们争相观看。“婚礼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想到我们赶上了,感觉漯河人特别热情、好客,这几天有机会走进中国普通家庭参观、吃美食,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大山说,尼泊尔和中国文化完全不同,接下来的几天,还要继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现在已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专业是汉语,通过了解中国文化,对学习很有帮助,毕业后回到国家,也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介绍中国的文化和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