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杨村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东北部,全村辖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76户,村民3677人,总耕地面积3749亩。全村党员63人,村“两委”干部9人。全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养殖业主要以养鸡为主,市区内闲时务工为主,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016年省级扶贫开发项目扶持整村推进村,现剩余贫困户30户,77人。
为尽快实现整村脱贫,2016年,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成立以主任担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和老干部、老党员、监委会成员组成的环境整治协会,带领全村群众,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对临街的墙壁进行粉刷罩白9000平方米;在墙体粉刷固定标语15条;制作反映农村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内容的文化墙350平方米。制定典型评选标准,评出好公婆、好媳妇、文明户、美丽之家、致富能手,通过典型带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从2014年9月份来到该村以后,宋卫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村村容村貌村风都得到了改善,使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
重视党建 加强党员凝聚力
坡杨村有党员63人,宋卫锋到村之前,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从而影响了整村工作情况的开展,导致村民上访不断,矛盾突出。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宋卫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几项措施。
经过几个多月的努力,坡杨村党建工作有了明显改观,战斗力明显增强。村“两委”班子由原来4人通过选举后变为9人,增强了战斗力,从班子自身建设抓起,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督查考核,现在班子全体成员干劲较足,团结一心,村内秩序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支持了黑龙潭镇重点工程建设。
近几年,坡杨村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矛盾还未能彻底解决,仍需进一步加大整顿力度。
宋卫锋表示,他们会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党员村民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工作中的不足,促进这些村尽快向“五好党支部”转化。
精准扶贫 贫困户越来越少
2014年年底,宋卫锋通过入户调查和上门走访,摸清了全村低保户和困难户情况,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最终确定坡杨村贫困户30户,贫困人员77人。2016年年初建档立卡,并作出公示。
经过一年的努力,2016年年底全村脱贫户达22户63人,死亡1人(1户),剩余贫困户7户14人。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宋卫锋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村干部每人包1户农户,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又协调组织为重病贫困户送去了空调、电动三轮车,为年纪大的贫困户送老年人电动三轮车、洗衣机、电视机和轮椅等;协调市残联帮扶资金17.5万元,12万元用于建设残疾人康复站,5.5万元用于残疾人贫困户家中无障碍通道修整等。
改善村貌 营造文明新风
2月17日,宋卫锋一进入村庄,就亲切地和村民们就打起了招呼,许多人看到他以后,主动来到他身边,聊起了家常。
一路走过,宋卫锋和村民们聊了一路,对大家说的每一件事,他都很熟悉,俨然一位土生土长的坡杨村人。
走过村里蜿蜒的道路,宋卫锋来到了村民张满田家。
张满田已经80多岁了,他的老伴吕秀英瘫痪在床十几年,一直由张满田照顾。但张满田年事已高,加之自己又有病,生活上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张满田和老伴共生育了四个女儿,如今都已成了家,在老两口的养老问题上,她们之间产生了分歧,这让老两口很伤心。
“我们俩身体都不好,身边需要有个人照顾,现在我们俩的养老成了问题,这还得靠宋书记帮忙解决。”张满田向宋卫锋诉说道。聊天中,宋卫锋告诉张满田老人,他近期会找老人的四个女儿聊一聊,制定一个养老方案,如果实在不行,他会和镇里的敬老院协调,尽最大力量帮助老人解决后顾之忧。
“我现在就怕宋书记调走,他调走了,我们可咋办?”听到张满田的话,宋卫锋认真地说:“您放心,就是调走了,有啥事需要我帮忙,我还管。”
宋卫锋一番话说得张满田大爷红了眼眶,不停地向记者说:“宋书记,好人啊,难得,难得。”
宋卫锋告诉记者,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机遇。他从进入该村以后,就一直在致力于改善村风。因此,他和村干部一起在全村内举办了各种文明活动,评选出好公婆、好媳妇、文明户、卫生之家、致富能手等。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颁奖鼓励,通过典型带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如今,在坡杨村,虽然尚且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事情,但与之前相比,村里的很多不文明行为已经改善许多。比如,村民之间吵架的少了,迷信行为少了,好媳妇、好婆婆接连涌现,村民卫生习惯有所改善,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减少了……
完善设施 丰富村民生活
在坡杨村村委会前方的空地上,是该村的文化广场,里面设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其他健身器材,是村民们锻炼、休闲的主要场所。
“以前,这里是一所废弃的小学,宋书记来了以后,改成了村委会,这个广场就是那时候建的。”村民肖明彦告诉记者,广场建好后,给村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大家想要活动活动,再不愁没有地方去了。
据了解,这个广场是宋卫锋经过多方协调才建好的。广场建好后,他又争取市体育局扶持体育器械两套13件,乒乓球桌两个,篮球器械两件。
除了建广场,2015年,宋卫锋又争取资金,为村里安装了110个路灯,涵盖了村内的大部分道路;协调有关部门,使全村用上了自来水。2016年8月,协调修建村断头路和田地断头路1500米。今年1月,又为村里安装了排污管道。
“以前咱们村里每户家门口都有一个大粪坑,用来积攒农家肥,后来废置不用,成了村里的污染源,臭气熏天,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肖明彦是一名老教师,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铺了排污管道,村里变得更干净、卫生了。
坡杨村村民们的夜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每到晚上,全村黑漆漆的,村民们都待在家中,路灯安装好以后,村民们晚上散步的人多了起来,大家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沟通,村广场也成了聚集地,很多村民聚集在一起跳起了广场舞,以前天黑后沉寂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
采访中,记者在村民杨天福家看到,他的妻子正在厨房做饭。在厨房一角,有一个水池,水池上方是自来水管。“以前,大家吃水靠压井,现在大家都用自来水,洗澡、吃饭,做啥都方便了。”杨天福说,自来水进村,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让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这令他特别高兴。
抓住机遇 提高村民收入
宋卫锋来到该村后,最关心的事就是如何提高村内的经济水平,提高村民的收入,让村里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发展经济,需要契机,宋卫锋就为坡杨村抓住了一个契机。2016年下半年,开源集团开源北城项目落地,流转坡杨村土地2000余亩,宋卫锋抓住这个机遇,为坡杨村争取扶贫资金12万元,入股开源扶贫产业园项目,为坡杨村30户贫困户每户入股4000元,每户每年分红1500元(暂定期限三年)。
2016年年底,贫困户就拿到了首期分红,为贫困户家庭增加了收入。
“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开源集团开源北城项目坐落我村的优势,开展其他经济项目,扩大村集体收入,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宋卫锋说。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