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本地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2月27日 星期

10岁娃玩手游 被扣1.7万多元
游戏客服:不能退钱
消费记录截图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我10岁的儿子在手机上试玩游戏时不停地被扣钱,等我发现时银行卡已被刷走1.7万多元。”2月24日上午,市民朱女士向记者求助,看能否追回这1.7万多元。

7天银行卡被刷走1.7万多元

朱女士告诉记者,2月21日上午,她的客户给她卡上打了1000元,问她是否收到。朱女士通过手机银行查看,这一看吓着了,1000元显示已收到,但卡上总额却少了1.7万多元。“我的卡上共有2万多元,可现在只剩3000多元,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卡上的钱被盗了。”朱女士说,发现不对劲后,她和老公立即来到附近银行营业部询问情况,银行拉出了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单,发现竟然有29条POS交易记录。

明细单显示,POS交易记录时间从2月15日到2月21日,其中2月17日一天被刷了7次。“我查了查消费记录,其中刷走998元共16次,498元1次,198元1次,其他被刷走的都是60、30、20元不等钱款,共有20多笔。当时我问银行工作人员,从没有用这张卡在网上消费过,怎么会有那么多消费记录呢?”朱女士说。

随后该银行营业部大堂经理仔细查看明细单后,非常肯定地说,是孩子玩手机游戏时钱被扣了。朱女士说,她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她和丈夫的再三追问下,孩子承认他在手机上试玩了网络游戏,但并不知道还要扣钱。孩子说,有一次他将一款游戏下载到了手机上,进入游戏试玩体验,并一步步按照提醒点击,最后蹦出来一个框需要输入密码,他就将心中记下的密码输了进去,然后就可以再玩游戏了,以后的多次交易记录也是这样来的。打开孩子的手机,朱女士发现20多笔交易记录确实是在玩《火线精英》这款网络游戏时被扣除的,收款方为“九游游戏”。

朱女士告诉记者,给孩子配备手机,是因为给孩子报了辅导班,老师每天都会将教学视频和语音用微信的形式发给孩子学习。但孩子在进入一些学习群时需要绑定银行卡,她没多想就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了儿子的手机上。“我估计是孩子在看到我发红包时偷偷记下的密码。”朱女士说。

朱女士认为,孩子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游戏公司应该退还这笔钱。但该游戏公司客服人员回复,他们公司无法确认是否真的是孩子玩手游而产生的消费,所以不能将被消费的钱款返还。“如果是家长在玩游戏,扣一次钱后肯定就不会再继续玩了,这明显是孩子玩的。”朱女士说。

目前,朱女士已向源汇区干河陈派出所报案,同时也向法院和司法部门进行了求助,但因种种原因,要回这1.7万多元的希望很渺茫。

家长要多注意孩子动向

2月24日上午, 心理医生李美荣告诉记者,10岁到15岁的孩子,正处于逆反期,特别是男孩子,更容易迷恋网络上的各种游戏,一旦痴迷就会有网瘾,很难控制。既然已经出了这样的事,作为家长,也别太责怪孩子,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在手机上下载游戏。很多游戏都是刚开始不收费,等玩家上瘾才开始一步步收费。但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多跟孩子交流,讲明利弊。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发现不对劲儿的地方,要及时沟通。另外,不要让孩子知道银行卡密码,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红包、转账等,以免引起孩子好奇心。

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开通银行卡手机短信提醒业务,一旦有支出就有提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