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新华社)
二维码的快捷便利毋庸置疑,并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对二维码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二维码,这也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利用二维码从事违法活动。
鉴于此,立法部门应急需完善二维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规范和约束二维码制作、印刷和发布全过程,提高准入门槛,让二维码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运行,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其次,从市民自身而言,避免掉入二维码陷阱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扫码,尤其是来历不明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