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受市委组织部选派到舞阳县姜店乡徐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次来到这里,村里的情况让我吃了一惊,我也生长在农村,但没想到老家和这里仅相隔十多公里,差别却这么大。村里基础设施差,村民思想保守,没有创业意识,人均收入很低,这样的村庄要想发展,确实困难重重。但是既然来了,就只能顶住压力,把工作做好。经过一个多月挨家挨户走访,我逐渐理清了思路。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徐庄村的一员,给老百姓一个盼头,赢得村民的信任。
徐庄村的问题主要是穷,村委班子涣散,没有带头人,要想群众信得过,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带头实干。为了让村里尽快有所改变,我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先改善村容村貌,打好基础设施,背靠市商务局的坚强后盾和局党组的鼎力支持,想办法筹措资金。最终道路修好了,村室建起来了,电网改造好了,自来水也通了,一年时间让村子有了大变样。村民认为我是个干实事的干部,口碑也就树起来了,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更加容易开展了。
要想发展,就要解放思想,为了让土地流转迅速展开,我带领村干部学习取经,甚至把他们领到我的老家参观,让他们看看别的村是怎么发展的,然后在村里开会征集意见,不同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可以保留。一年过去了,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得到了好处,土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基本实现成功脱贫,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参与村内事务的热情也就高涨起来。我又趁热打铁,组织评选“好媳妇”“五好家庭”“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荣誉村民”,提高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最后一年,我的思路是把全村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争取把村室搬迁到村外,再建设一个大型活动广场,这样有利于将来开发乡村旅游。我的想法得到了全村村民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样的策略可行,我的“三步走”规划也被他们称作“三板斧”。
两年多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徐庄村的一员,每到吃饭时间,都会有村民主动到村室叫我去吃饭,一碗捞面条,一盆热心粥,我感受到了村民的信任,而他们的信任正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在村内各项事务上,两年多也花费了几万元,这对我来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在这里付出过,收获过。总结两年多的驻村工作,我深有感触,那就是念好“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八字经,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