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星期

背街小巷最见城市治理真功


□何勇海

“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日前公布。根据方案,从今年起北京市将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北京晚报》)

背街小巷,是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弄堂等生活空间。其虽然“背”而“小”,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大舞台、大空间,故而有人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每一个城市,无论是否正在或需要创建文明城市,都应该努力扮靓每一条背街小巷。

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往往只看到建设与整治通衢大道、公共广场、商业大街、公园绿地的必要与紧迫——可以显示“大手笔”,可以做出“好成绩”,且效果立竿见影。而背街小巷不仅不容易出成绩,反因人流车辆聚集,而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这种拈轻怕重、重表不重里的思维,显然要不得。

实际上,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通过改造扮靓背街小巷,一方面让老百姓觉得,这才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另一方面,背街小巷更考验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问题错综复杂、利益盘根错节的背街小巷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何愁整个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不能再上一个甚至几个新台阶?

于此而言,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无疑是谋求科学发展、为民众办实事的举动。扮靓背街小巷,也应该是其他城市进行文明创建、搞好城市发展的一大要务。不仅要改造背街小巷、亮化背街小巷,让它们全部焕然一新,散发勃勃生机,还可以因地制宜,尽量追求大多数背街小巷样貌不同、韵味不同、景致不同,各有特色,正所谓“一条街巷一处景,各条街巷景不同”。当老百姓身边的背街小巷都成为“文明街巷”,何愁建不成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呢?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