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凡
5月12日晚,大连的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孩到某饭店吃饭。在饭店里,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女大学生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踹了一脚。随后宋女士与女大学生发生拉扯,冲突时还扇了服务员耳光。事后,女孩母亲称,当时女大学生踹到了女儿身体和凳子,自己护女心切动手打人;女大学生则表示,自己只踹了椅子,但承认不该冲动,愿意道歉并赔偿。(新华网)
从视频显示来看,要说不理性,两人都有不理性的一面:女大学生因为孩子吵闹不休,就直接出手,显然是太冲动了,无论是踹椅子还是踹孩子,都不应该;女童母亲也是一瞬间失去了理智,完全没有质问,上来就打,甚至连服务员都打,爱女心切可以理解,但处理方式却极欠妥当。
网友的看法基本是两边站队,看得出来,一边是当了父母的,一边是还没孩子的。当了父母的认为,女大学生就是欠揍,无论如何也不该踢孩子,踢椅子也不行;没有孩子的则认为,生了孩子就该管好,从女童母亲打人的狠劲,不难看出其对孩子平日的娇惯。顺着这样的路子争吵下去,当然不会吵出任何共识来。反倒是新闻中的女大学生和女童母亲,纷纷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妥。
对于热门事件,我们最好只做事实判断,而不要急于做价值判断。因为在具体情境中,好与坏的价值判断没那么容易做出,具体到细节的事情本身究竟如何,事实判断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这点上,很多人都有点文科生思维,像是一位律师,先有论点然后再去找论据;但理科生不一样,人家是从论据去推导论点,近似于科学家,必须拿证据说话,只相信可以被验证的。在证据面前,一旦发现与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能够很快被说服。我们看新闻也应该这样,不要先入为主地下判决,然后再带着判决去找论据。
就像“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事件,本身没什么价值判断可做,事情也并不复杂,双方当事人也都已经为自身不理性行为道歉;作为围观者,我们围观这条新闻,唯一有价值的事情,大概就是寻找一点对自我有价值的启示:倘若我带孩子出去玩,公共场合可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倘若我遇到孩子被欺负,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在孩子面前扮演冷静的父母;倘若我碰到别人孩子很吵闹,千万别学那位女大学生……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这些,也算没有白围观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