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5月27日 星期

道路宽又平 水甜润民心

曹琴在村里组织了道德讲堂活动。
村小学的孩子们用上了崭新的桌椅。
干净平整的村文化室大院。
曹琴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村情简介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付庄村位于漯河市区北部,许慎文化园北侧约2.5公里,紧靠沙河,位置相对偏僻,有2500多口人,村里有1500亩可耕地,现在已经流转800亩土地。

由于该村属于近郊村,大部分中青年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从事建筑业和水电安装。留守在家的村民多从事农业,每年夏、秋两季分别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极少数种植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家庭散养为主,没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大的养殖户。

该村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村庄,河南乡土植物园己经落户该村,现在村里有一个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桧圣台遗址。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付庄村,位于城市近郊,村民多在外从事建筑和家装行业。临近市区,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的公共事务缺乏管理,也使村里存在着软弱涣散的情况。2014年,曹琴来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善措施,让这个村庄有了很大变化。

提升村“两委”领导力

付庄村紧挨沙河,村里栽种着许多树木,整个村庄绿意盎然。近日,记者随曹琴一起来到该村。几位在家门口聊天的老人看到曹琴后,热情地邀请她到家中喝水、歇息。

付庄村有村民517户,2436人,其中党员36名。2014年,曹琴来到该村时,这个村庄的村委会工作人员不足,协调组织能力较弱,村里的事情大多依靠三名村支部委员,这导致村里基础建设落后,村“两委”团结力、凝聚力不强,村干部想为村里办些实事,但力不从心。

“我来的时候,刚好遇到村委换届,我就打算从换届着手,改善付庄村的情况。”曹琴说,换届期间,她亲自到村民家中走访调研,了解情况,监督换届程序,保证换届的顺利进行,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5人。“人多力量大,增加了新的成员以后,村中一些事情就有专人管了,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增强了。”曹琴说。

新的村“两委”班子成立以后,为了增领导力和凝聚力,曹琴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中,拉近成员们的距离,加强了班子团结。

修好村内路 通上自来水

在村子内走访时,记者遇到了76岁的村民付喜贵。他告诉记者,曹琴任村里第一书记以后,村里最大的改变,还在基础建设上。全村通上了自来水、所有的电路更新了,门前的道路也平整易通行了。

“以前村里的电路老化,一旦遇到用电高峰,全村就会出现各种断电情况,甚至会耽误浇地灌溉。现在好了,村里电路全部换成新的,还增加了四台变压器,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用电问题了。”付喜贵说,曹琴还积极奔走,协调筹措资金,为村里通上了自来水。现在,吃的水也比以前更甜了。

一进入付庄村,就可以看到该村前街,这是村里的一条主干道,村室和村里的广场都位于这条路。“路和广场都是新修的,村室也刚刚进行翻新。”付现堂是该村的前任村支书,在他的印象中,前街道路未硬化以前,路边两侧都是各家各户种的蔬菜,整个路面只余下很窄的通道,两辆车都不能并行。路面硬化后,村民占路种菜的情况没有了,路面变平了,变宽了,不仅通行方便了,车辆也有了停靠的地方。

另外,为了清洁村庄,曹琴组织了“清洁家园”活动,共清理出垃圾50多卡车,使付庄村焕然一新。“村里的广场也是2015年左右建好的,里面有健身器材,咱们没事都可以到那里锻炼一下身体,日子更滋润了。”付现堂说。

“一个村子的基础建设关系到村民的实际利益,他们生活方便不方便,是一个村庄是否和谐、美丽的硬性条件,我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实事,改善他们的生活。”说起村里的基础建设,曹琴还有着许多想法。下一步,她打算将村里所有的道路进行硬化,给村民提供更多的方便。

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

付庄村内有一所小学,学生都是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学校叫姬石镇第二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52名。记者来到该校时,正遇到学生们做课间操,他们站在校园的空地上,跟着音乐,做得很认真。走进教室可以看到,教室内窗明几净,所有的桌椅板凳都是新的。该校校长姬彦伟告诉记者,学校的墙壁、桌椅板凳、窗户等,都是近两年刚刚更换的。

“以前学校里墙壁斑驳,路面也坑洼不平,教室内的桌椅板凳都使用多年,损坏严重。”姬彦伟说,村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每年都在尽力改善办学条件,但是能力有限。

2014年,曹琴来到付庄村以后,第一时间到学校进行了查看。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以后,曹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十分关注,她多方筹措,积极协调爱心企业为学校更换了玻璃窗,随后又陆续协调了150套桌椅,15台电脑,4架电子琴,1台大电视机和价值1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保障。

开展义诊普及医学常识

付庄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年事已高,孩子年幼,在很多方面,他们都需要帮助。曹琴来自医学院校,对医疗方面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她发觉村民们普遍缺乏医学常识,卫生意识不强。对此,她举办了不少义诊活动,帮助大家检查身体,普及医学常识。

每次义诊现场,医院的专家和护士们都会带着血压计、心电图等仪器,为大家做全面的检查,并耐心细致地解答各种问题,给出治疗方案。8岁的张谊漫就是在2015年3月份的一次义诊中,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张谊漫的父母离婚,她跟着年迈的姥爷生活,家庭条件不好。曹琴得知此事以后,咨询了相关政策,帮助张谊漫争取治疗基金,联系医院,最终在当年5月11日,张谊漫接受了手术治疗。

“整个治疗下来,我们家总共花了几千元,曹书记和村里干部还给我家捐了款,特别感谢他们。”张谊漫的姥爷付保宝说,孩子以前经常生病,从不敢跑步,病好了以后,能跑能跳,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活泼,每次看到这样的外孙女,他都觉得很幸福。

2015年12月,经过曹琴协调,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师生还来到姬石镇第二中心小学,为学生们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口腔卫生知识。

土地流转增加了村民收入

付庄村耕地种植模式单一,每年夏、秋两季分别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极少种植经济作物。村内几乎没有其他产业。除了外出打工,村民大都靠种植粮食维持生活。2015年,该村共有低保户133户,五保户7户,均属于贫困家庭。

2014年前后,为了提升村里经济,村民们也谈过土地流转问题,但由于部分村民思想相对保守,不愿意流转,最终只有一部分土地流转成功。2015年,曹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和村民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协调项目,流转土地500多亩。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打工时间,也增加了收入。

付文现今年84岁,两年前,他家的房子还是用土坯建的,大门低矮,每次进门都要低头。付文现的妻子患有精神障碍,他本人年事已高,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外打工,家庭比较贫困。了解付文现老人家中的情况后,曹琴申请了有关资金,帮助他建了新房,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过年过节时,曹书记还经常会到家里看看,给我们送来慰问品。”付文现说,“曹书记,人真好!”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朱红、于文博提供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