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刚就任姬石镇付庄村第一书记时,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一书记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带给村民更多的获得感?几年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从村民们喜悦的表情里,我也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第一书记就是全村的“主心骨”“当家人”,如何当好这个家呢?我觉得,首先要带着感情做事,让自己扎根这里,从基层中感知村民的期盼。
理顺关系,打好基础。为了尽快理顺关系,我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我加班加点工作,想方设法统一思想,确保了换届顺利完成。换届完成后,我又及时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基层四项基本制度”等党的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保证了全村基层党组织的稳定,为付庄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入感情,扶危帮困。带着感情来,才能发现问题;带着感情干,才能解决问题。当看到困难群众的生活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要尽所有努力帮助他们。为给困难户送关爱,我多方求助,奔走呼吁;当看到付庄村老年人以及妇女儿童不便出门就医时,我与市中心医院多次协商,将一流的专家请到付庄村里,为村民进行免费义诊、送医送药。老人们说:“我们从没想到专家能来村里为俺免费看病,这是曹书记把我们当亲人了呀。”
方法总比困难多。任付庄村第一书记之后,我一直将为村民办实事作为工作重点,只要是群众急需的事,再难也要找方法,再苦也要想路子,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与村民同频共振。为解决村民用电难问题,我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先后多方筹集资金320多万元,为村里新增设4台变压器,完成了村级电网改造;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我根据相关政策,筹集资金130多万元修建了2.2公里的村道,方便了村民出行;为了让村民吃上干净的水,我积极与乡政府沟通,并组织村民自筹了部分资金,接通了全村自来水;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健身,我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了大量健身器材,筹建了村文化广场。为民改变村容村貌,我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得村民理解,大家一起共清理出垃圾50多卡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母亲,当我在工作看到村里留守儿童大冬天在四处透风的教室里上课时,曾做过老师的我眼湿润了:怎么也不能苦了这些孩子呀。回城后,我多方筹措,积极呼吁,最终为付庄村小学协调了3万多元资金更换了玻璃窗。还通过努力为村小学争取到了其他教学设备援助。孩子们的教室温暖了,我的心也放下了。还在村小学开展党员“微心愿”志愿活动,为村小学的孩子们捐助了近万元的书包、篮球、纸笔等学习用品。
驻村工作是经历,也是考验,是鞭策,更是鼓舞。它在村庄的发展变化中不断检验着为民办事、忠诚担当的入党初心,也总激励着我恒心做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