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村在澧河湾的怀抱里平静地睡着。我受组织委派来到这里,就是要将她从梦中唤醒。
和县畜牧局的红召同志一起,我们一家一家地敲门拜访。小马扎,土院子,黑暗的小屋,半塌的围墙,用麻绳固定着的桌子腿;大嫂,老叔,留守儿童,药瓶子,细木拐杖;田间地头,禁烧棚,掉漆的农用三轮……握着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次次并排坐在床头促膝谈心,终于点燃了他们致富的热情。
早上4点多钟,窗外杨树上的小鸟叫醒一夜的静谧。5点多钟,门口卖蒸馍、换豆腐的叫卖声沿着蜿蜒的街道,被拉得细长。打开房门,经常会看到台阶下放着一兜兜青翠欲滴的豆角、沾着露水的青菜、顶花带刺的黄瓜和红中透粉的西红柿。
一个明媚的早晨,我住室门口台阶上,一个小石子稳稳地压着一片小学生用的作业纸,上面歪歪斜斜地划了一个指示图,指示图告诉我们,他家的菜地就在我们东邻,那里对我们永远不上锁,四季常绿!
朴实的百姓啊,我同农村已隔膜近30年了,如今,我从“心”认识了你!
刚建的1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依然满足不了村民们每晚跳跳唱唱的需求,三三两两坐着的村民,看跳舞、唠嗑、乘凉。嗨,那个小孩,健身器材那么多,你别光玩那一个!邻村的,你们就不怕天黑路远,来凑啥热闹!?
捐送的600株梧桐树顶着一蓬嫩叶,尚不能给村民们遮风纳凉,但村民们看到的是满街的希望,时不时会有人给树浇水松土施肥。
幸福院的一群老头老太太们,除了读报、聊天、下棋、搓麻、练书法外,咋也搞起了“五好家庭”“好媳妇”评比啊?好吧,评出来之后,咱们敲锣打鼓将奖状送家去!
精准扶贫,扶的何止是贫,扶的更是民心!“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如春风,似细雨;帮扶措施似田垄里的麦苗行行清晰,建档立卡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农民心中洒满了阳光!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操纵的无人机在农田里上下翻飞,一小会儿工夫,数百亩的麦田就被无人机喷洒了“一喷三防”农药,满河坡围观的村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啊!他们会梗着脖子端着饭碗蹲在门檐下,按照自己的理解相互抬杠:“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科学就是效率,瞎胡搞就是不中!”
炎炎七月,一面鲜艳的红旗引领着二十多个人在大赵村大街小巷穿行,红彤彤的旗帜惊吓了贫困户赵桂钦家的小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带着技术,带着捐赠的衣物书籍,带着西瓜方便面,认亲来了。穷乡僻壤有远亲,爱和关怀送上门!
我爱听民歌《南泥湾》,当听到那一声“如今的南泥湾呐,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的时候,真为郭兰英那悠长而又喜悦、嘹亮而又自豪的唱腔陶醉。如今的大赵村,也与往年不一般,在辛勤的汗水里,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