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我被派驻到空冢郭镇洼董村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肩负着重担,责任重大,让我深感荣幸、激动万分的同时,又倍感压力。经过三年来的驻村帮扶,感慨颇多。
由于对农村工作毫无经验,特别是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集体收入低的洼董村面前,作为一个外来的干部,群众对我信任不信任、工作如何开展,一度让我陷入迷茫和困惑。但我静下心来仔细思量,认为既然担起了这份责任,就要有所作为,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期盼。
到村里一个多月后,我渐渐明白:第一书记就是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回应村民关心问题,把村民困难放在心间,说实话、干实事,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开“空头支票”。央视一部短片曾说:“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几句话加深了我对第一书记的理解。
我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把握好驻村帮扶的意义,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调研走访,坚持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不断了解和熟悉洼董村实际工作情况,针对该村现状认真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在走访过程中,我慢慢地摸清了村情民意,贫困户杨纯昌说:“我们家吃的水一到夏天就有味儿,还有点浑;用的电一到晚上也不太亮,甚至会突然跳闸。”走访信息梳理之后,喝上自来水、用上放心电成为村民最迫不及待的愿景。为此我专门联系电力公司和水利部门,为该村新装两台变压器,树立电线杆100多根,铺设电线两万多米,完成了对洼董村的电网全面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村里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此外还为贫困家庭安装自来水管路,进行危房改造。
抓好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还可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美的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农村环境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对于农村环境问题,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抓手,聘请专人清扫收运垃圾。投资兴建垃圾池和雨污分流管道,对垃圾和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彻底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局面。
在和洼董村乡亲们朝夕相处过程中,目睹该村的发展变化,倾听基层的愿望心声,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乡亲们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热切期盼,也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只有把工作的着力点和群众的期盼点紧密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
如今,洼董村的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都得以顺利开展并走在全镇前列。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想干事、勇创业、共富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