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时常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许多人奉为圭臬。其实照我的理解,这些都是指阅历的增加和积淀。再读书,名师指出再好的路,还要自己去走和实践。本着这个想法,当得知要去驻村,也没有什么豪气云天壮志,就想着是一个丰富人生、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
刚驻村的时候,心中很忐忑,因为没有任何农村经历,所从事的工作和农村没有交集,对驻村工作是一片空白,尽管此前关于“三农”的知识和信息恶补了一番,但这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面前都是苍白的。基于此,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恐怕有负组织所托。
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当我煞费苦心地想着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时,村民的质朴和热情让我感受到了驻村工作淳朴的一面,一个不大的村子给了我几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村民是如此的热情,在打200米吃水深井时,在得知我是第一书记后,围观的群众说:赵书记,给我们的深井指点指点呗。后来在村民热情邀请下,我为深井设计了古典式井口,一下子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第二个想不到是工作环境的宽松,乡党委的支持是无须赘言,与村“两委”的和谐共处让我很快就感受到了,无论是村支书还是村主任,对我很尊重,用他们的话,我是“文化人”,见多识广,肯定能带领村子走上康庄大道,没有理由不支持我。这样一来,不仅感动着我,而且激励着我。第三个想不到是老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几个老同志座谈,对村子未来的建设,他们纷纷表示:“赵书记,我们力气是没有了,但说话还是管用的,需要我们发声支持,你通知我们就成了。”对于这样一个热情而又诚朴的村子,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经过一番认真而又细致的调研,不断和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交流意见,没多久就为大荆庄村制定了3年规划。从3年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对驻村工作的一些想法:农村工作琐碎繁杂,不能事无巨细盲抓一片,不妨以线带面,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总的说来要抓好四条生命线。第一条线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二条线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三条线是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第四条线是村里的民生问题。抓好这四条线,我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干。2016年村党支部被源汇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3年下来,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我能做的,是引领一种方向,做好群众工作、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壮大党员队伍,建设美丽家园。作为老百姓的朋友,有义务也有责任让这个原本美丽的乡村变得更美。如此,才是本心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