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高温天·体验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7月27日 星期

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
120急救

胡俊杰将接到的患者推往急诊科。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7月26日,闷热的天气让人透不过气来。早上8点,怀孕8个月的市三院急诊科护士长敢志惠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抢救室,查看出诊记录,安排新一天的工作,嘱咐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听完了护士长的安排,急诊科的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繁忙的一天 从“心”开始

检查数据、药物、电话沟通……急诊科的工作人员把这些日常做得一丝不苟。记者在市三院一楼急诊科调度室里看到,一个电脑桌上摆了三个电话,有白、红、黑三种不同的颜色。调度员智晓丽正在电脑旁不时地敲打着键盘,把出诊记录的信息录入电脑里。“每次出诊都要做好相关记录,我们整理好后,传给市120指挥中心。”智晓丽告诉记者,每天的工作,她们都要用心做好。

“白色的电话是内线,用于急诊科和其他业务科室的沟通,红色的电话是外线,可以随时接打外部病人的呼救,黑色的电话是120专线,直接接通市120指挥中心。”副主任护师刘晓红介绍说。

“三个大箱子,三个小箱子,每天都要及时更新急救药物。”护士梁瑞杰说,“每周都要检查这6个急救箱,不准有损坏的药物,不准有过期的药物,不准出现急救药物不充分的情况。”

在抢救室里,刘晓红拿着抹布用消毒液仔细地擦洗抢救机械。她告诉记者,她面前的三台机器分别是除颤仪、心肺复苏仪、心电监护仪,不远处还有一个呼吸机。“现在的医疗设备先进多了,基本上代替了人工。”刘晓红告诉记者,从她上班到现在的30年里,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新了好几代。

每分每秒都很关键

上午8点47分,记者正在和急诊医生胡俊杰在抢救室里聊天,他突然说:“急诊警铃响了,要出急诊。”记者还没回过神,他就向外跑去。“急诊警铃不一样,习惯了。”当记者问他,隔离了两个房间,为何一听电话铃声就知道是市120指挥中心派车时,他匆忙中解释道。

电话是从舞阳县莲花镇长村赵村打来的,病人点名要市三院急诊科出诊。“舞阳县不是咱的辖区,但如果是病人直接要求来医院就诊的,市120指挥中心就分派给我们。”护士长敢志惠告诉记者。

8点49分,市三院的120急救车正式出发。记者坐在后排,虽然开着空调,仍然感到闷热。“这个病号是摔伤,电话中说是一名老人。”车厢里,出诊护士李静一边再次核验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械,一边告诉记者。

驾驶室里,急救车司机一边和报诊人电话联系,一边加速行驶,大概20分钟,急救车就到了莲花镇长村赵村。刚下车,胡俊杰就和李静跑到病人身旁,仔细查看起来。报诊人向胡俊杰等人介绍,这名老人准备坐电动轮椅到河堤上游玩,上堤岸时电动轮椅突然没电了,就一下子摔在了河沟里。抬病人、准备药物……急救人员开始忙活起来。“这个病人主要是摔伤,没有其他大碍。”胡俊杰告诉记者。

每分每秒都是生命,每分每秒都是责任。急救车一路疾驰,回到了医院急诊科,记者看到此时是9点30分。

遇到骚扰电话

下午3点27分,派车警铃再次响起。根据报诊人提供的线索,记者和胡俊杰等人来到了黄山路南段一家银行门口。停车后,急救车司机没有看到病人,就开始电话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喝晕的‘病人’,说是自己摔伤了。”司机姜松一边再次和急诊科接电话的人员联系,一边告诉记者。随后,急救车在黄山路向南行驶,坐在车上的胡俊杰等人向车窗外仔细查看,仍未发现病人。

“市120指挥中心来电话了,说联系上了‘病人’的儿子,对方告知老人喝晕了,可能是故意打的骚扰电话,不用管他了。”坐在副驾驶的另一名医务人员说。

整个过程中,报诊地点距离市三院1公里多,120急救车却在银行门口呆了20多分钟。“我们得为病人负责,即使遇见骚扰电话也得出诊,等和病人家属确定了以后才能回医院。”胡俊杰告诉记者,今年入夏以来,急诊科接到“酒晕子”的骚扰电话不下20起,每次遇见这样的事情大家也是哭笑不得。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