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陈金旭
连日的高温天气,使城市的用电量陡增,而电量过载则容易引发火灾,消防队员需要随时准备出动。7月26日,记者来到郾城区消防中队,了解消防队员的日常生活。
坚持训练和学习
早上6点,随着哨声响起,消防队员们准时起床,练习跑步和单双杠。6点半,消防队员们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早上8点,消防队员们将消防车擦得锃亮,对浮艇泵等消防器材逐一检查。
随后,记者来到电话班,消防队员远军伟、陈梦杰正坐在电脑前进行在线条令条例考试。只见他们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地作答。考完后,陈梦杰和远军伟聊起来:“前段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的几道题都考到了,感觉还可以。”远军伟回答说:“下回组织学习还得再认真点,有的内容记得还是有点模糊。”
当天上午,郾城区孟庙镇政府的志愿者为消防队员们送来了三十箱粉条。“八一建军节快到了,很多前来慰问的单位和市民,非常热情。”副中队长陈亚宾说。
中午12点,随着哨声响起,消防队员们集合列队,一首嘹亮的军歌之后,消防队员开始吃午饭。为了降温解暑,食堂还准备了绿豆汤和西瓜。四班的李肖阳负责打扫卫生,只见他提着蓝色垃圾桶,将餐桌上的垃圾倒入其中,又用抹布将桌面擦拭干净。没一会儿,餐厅就恢复了平时的干净整洁。
“我们下午3点开始,进行3个小时的训练,内容是跑步、打水带、爬梯子。但是也会根据天气适当进行调整。”陈亚宾告诉记者,晚上7点左右,消防队员们会一起收看新闻联播或进行其他活动。晚上9点半准时熄灯,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面对随时突发的火警状况。
接到求助就出发
消防队员的生活虽然规律,但有可能随时被打乱,因为随时可能发生险情。当天中午1点23分,有市民报警称,郾襄路与107国道交叉口东南角的水利局小区出现险情。正在午休的消防队员接到火警,迅速穿衣,1分钟集结完毕,5分钟到达失火地点。当消防队员们穿着防护服赶到现场时,发现着火的电线已经烧断,火已熄灭。
为防止烧断的电线带电伤及附近居民,消防队员守在电线旁,劝导市民绕行,等待电业局的工作人员前来。在与电业局的工作人员交接后,消防队员们才离开现场。
报警的小区居民李贺告诉记者:“当时我在五楼家中听到外面有响声,还有爆炸声,然后我通过窗户看到院里的电线着火了,就马上打了119报警。”
小区居民胡文博感叹道:“消防队员来得真快,没几分钟就赶到了。天这么热,他们辛苦了。”
“因为天热,用电量超负荷导致的失火最近十分频繁,仅7月25日就有四五起。”中队长刘鹏翔说。
一班的王东方今年21岁,入伍两年了。他担任首车的二号员,每次出警都在最前线。他告诉记者:“最近平均每天要出两三次警,虽然很累很热,但是听到群众的一声谢谢,心里就很高兴。”
令王东方印象最深的是,有天晚上10点左右,去郾城区商桥镇附近出警。当时由于刮风下雨,很多树被吹倒封住了道路,不少市民被堵在路上。王东方和战友们连续工作6个小时,终于用机动电锯打通了道路,回到中队的时候已经凌晨4点了。
四班的远军伟今年33岁,已经入伍15年,是队上兵龄最长的老班长。他印象最深的是,淞江路附近发生的一次液氨泄露事件。当天晚上7点多,接到火警后,远军伟与战友们赶到现场。由于液氨遇水会形成碱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消防队员们都穿着厚重的防化服。由于天气闷热,加上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一位消防队员晕倒了,被扶到一旁休息。而远军伟和战友们直到凌晨才回到中队,将车辆器材保养完毕后休息,第二天依然要准时起床。这样的生活对每个消防队员来说再正常不过。他们的生活规律而紧张,时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群众的财产安全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