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7月27日 星期

有行动才有改变 有付出就有收获


当初我接受驻村工作,也考虑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我1996年参加工作后就离开农村,但再次回到农村相信自己能够承担工作压力。我的父母也是普通农民,驻村工作也是回报父母,回报农村,让放磨店村能够借助机会更好发展,百姓生活得到更多的改善。

我是2015年8月28日进村,先是认识了“村两委”成员,最年轻的比我大15岁。刚开始只能说是熟悉情况,通过召开党员大会,走访老村干部、党员和部分群众,发现放磨店村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差,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常年不开会(因为以前没有村室),政令不畅,班子不够团结,各项工作落实无力,无法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群众满意度较低。

要想让放磨店村彻底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推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前期市、县组织部建好村室的基础上,我首先改变的是村干部的工作陋习。每周定时召开“村两委”例会确保村里事务不隔周;党支部定期开会确定下个月村里工作重点;每月10日党员学习日“雷打不动”,把市里、县里的文件传达到每个党员,使政策宣传和贯彻到“底”;每个季度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让村民对村里大小事情都清楚。党员干部理论得到提高,村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起来,老百姓参加了更多的集体活动,大家的“心劲儿”也上来了。时间久了,走街串巷,村民打招呼也热情多了。“付书记喝汤没有?”“老付出去悠悠”。

驻村一年后,市驻村办来测评了,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第一书记来了三个月,村里路灯就亮了;河南省联通公司援助新建卫生室和活动室,投资几十万建设了4G基站;联系省农院介绍的玉米种子厂家,一亩地给咋百姓省了二三十;过年村里老人发年货,自己想办法给村里买了面包车……

我平时每周村里、单位、家三地奔波近500公里,感觉很累,但听到了这些评价,感觉欣慰的同时,还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省里下拨专项资金开展“户户通”工程,开始想着可能会有个别群众阻拦施工,没想到前后半个月,施工非常顺利。有个老人说:“付书记都把路修到了家家大门口,我们再不支持,也太不像话了”。这就是我们放磨店村朴实的农民。

要想使放磨店能够长远、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增收是必经之路。村里有钱了才能有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为群众多办实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与其花钱给他们买“鸡蛋”吃,不如给他们多养几个“下蛋母鸡”,村里年年有“蛋”吃。我利用省里向第一书记倾斜的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政策,争取到162万资金,在舞阳县中心城区购买商铺,发展物业经济,不但确保国家投的钱“看得见”“管得住”,每年能增值增收,成为村集体持久发展的50年“源泉”。接着马村乡扶贫创业就业基地也“落户”到了放磨店村,为今后转移就业,贫困户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村集体经济多了一个“翅膀”。

时间飞逝,驻村两年来,入村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看到现在放磨店发生的变化,我说句心里的大实话:驻村工作真辛苦,但能为村里的发展尽点力,能为群众做点事,给他们打下一个好基础,所有的这些也值了!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