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苑百合
儿时暑假,我和小伙伴们早上睡到自然醒,爸爸妈妈早已下地干活。吃了妈盖在锅里的饭,开始呼朋引伴去捉鱼虾。每人手里都掂个铁皮小桶或罐头瓶,路上追逐打闹自不必说,不一会儿就来到离家三四里地的“老河湾”。这里是几条河沟的纵横交汇处,水草丰美,是鱼虾们的天堂。
我们先找个小一点的水坑,四周用乌黑的淤泥和着水草圈起来,我们称之为“垒堰”。之后小伙伴们开始用两只小手往外撩水,“堰”里的水一点一点减少,等到“堰”里剩下很少水的时候,我们就光着小脚丫在水里来回走动。水变得很浑浊,小鱼小虾在浑浊的水里只有张嘴喘气儿的份了。这也许就是“浑水摸鱼”的来历吧!大显身手的时候来了,我们两只小手麻利地一拢,就是一条小鱼或小虾。看着自己小桶里不断增多的收获,我们满心欢喜。
忽然“堰”里泛起一个大的涟漪,我们判断肯定有条大鱼!鱼在水里劲头十足,我们赤手空拳难以捕捉到。于是再次把“堰”里的水用小桶一点一点地舀干,终于“水穷鱼见”,一条足有三斤左右的黑鱼(我们称之为火头鱼)在淤泥里打着挺,被红玲姐麻利地捉住,它不断挣扎,还甩了红玲姐一脸黑泥。我们的小桶自然盛不下的,要民在岸边的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条,真正是“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鲤。”
当我们正沉浸在捉到大鱼的喜悦中时,黑泥里爬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们不敢靠近,等到它爬上岸,我们发现是一只甲鱼,拿到清水里一洗,有小盆那样大!用藤条拴住腿,满载而归。在落日的余晖中,在河畔的金柳下,一群孩子嬉戏打闹,个个都是小泥猴。
晚餐很丰盛,炸好的虾、金黄的小鱼,让我们垂涎欲滴。母亲开心地看着我们吃,最后我们连小手都舔得干干净净。那只大甲鱼被有威望的聚财大爷看到,对我们说:“千年王八万年龟,长这么大不容易,大河嘴(两河交汇处)才是它的家,明天你们把它放了吧!”
第二天我和小伙伴们起了个大早,跑了有五六里地,来到水流湍急的大河嘴,把那只甲鱼放了下去。把它放入水中的那一刻,它还扭着脖子看我们,也许是向我们告别,也许是感激。
那时候的暑假没有暑假作业,也没有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更没有遍地开花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是“散养”的。孩子们个个都是“浪里白条”,几乎没有家长担心孩子会溺水,孩子会被拐骗。
现在的孩子被“圈养”起来,被禁锢在钢筋水泥浇筑的房子里,这兴趣班,那特长班,弄得大人小孩都疲惫不堪。
真心地希望孩子们能够身心都回归自然,有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