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期间,我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15.7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内超过省外的历史性转变。
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递增,我省通过“选调生”“三支一扶”“政府购岗”“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而同步深入开展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更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叩开了高质量就业之门。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省部共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版”,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992.14万人次,省内技工院校新培养毕业生42.63万人,创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河南经验”。工程实施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19.06亿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投入逾170亿元,先后建成实施345个示范基地项目,打造了河南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
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累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60.1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6.96%,为河南这个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通过不断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正由“孔雀东南飞”转为“春暖燕归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应加快向“一人创业、带富一方”的创业效应转变,为全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活力。2016年以来,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89.93万人,创办企业45.83万个,带动就业454.47万人,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体会到了“家门口”安居乐业的幸福感。
与就业密不可分的收入,则是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十二五”期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百姓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富足。
民生改善的足音连着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7年,我省继续从全省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真正做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保、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改善贫困地区7000所薄弱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空气优良天数达200天以上……一幅美好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在努力绘就。
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