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外地关注漯河发展
田,毕业于漯河高中,今年以549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甄浩田8岁丧母,12岁丧父,家里还有患糖尿病的爷爷和腰疼得直不起来的奶奶。面临人生坎坷,甄浩田没有气馁,而是保持乐观,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期望靠知识改变命运。
本报讯(记者杨光实习生娄伊曼)8月19日,在临近大学开学之际,舞阳县保和乡贫困学子高雅和郾城区商桥镇贫困学子甄浩田,来到市区新闻大厦,每人领取了3000元助学款。这是爱心人士孙鑫磊向他们定向捐助的。
孙鑫磊是召陵区老窝镇人,目前在深圳从事广告经营、高档家具销售等工作。得知本报组织的“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七季)”启动后,孙鑫磊主动联系本报,提出资助两名贫困学子。
两名贫困学子取得优异成绩
8月19日上午,高雅和甄浩田来到新闻大厦,每人领取了3000元的助学款。接到善款,他俩连声道谢,并希望通过记者,向素未谋面的爱心人士孙鑫磊致谢。
今年高考结束后,“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七季)”启动。漯河晚报对全市的优秀贫困学子进行集中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舞阳县保和乡申庄村的高雅,毕业于舞阳一高,高考分数为520分,被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但家里经济困难,学费无着。两年前,高雅的父亲因一场意外瘫痪。家里不仅没有了顶梁柱,还要花费不少钱看病,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让爸爸早点从床上站起来是高雅的愿望。为此,她选择了河南中医药大学。
老家在郾城区商桥镇后甄村的甄浩
本报关于贫困学子的报道,也引起了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漯河人的关心。
远在深圳工作的孙鑫磊,老家在召陵区老窝镇,今年34岁。孙鑫磊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拼,2002年到深圳创业,如今从事广告经营、高档家具销售等工作,收入稳定。孙鑫磊平时就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也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看到晚报关于贫困学子的报道后,遗憾没上大学的孙鑫磊,主动联系本报记者了解详细情况,提出资助两名贫困学子。
“虽然身在外地,但是我时刻关注着家乡漯河的发展变化。我看到晚报有关优秀贫困学子的报道后,为这些学子感到骄傲,又为他们深陷困境感到难过,而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又让我十分敬佩。”孙鑫磊告诉记者,今年漯河的高考,成绩非常好,尤其是夺得了河南省理科状元的桂冠,这让身在他乡的漯河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决定资助两名困难学子,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