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德安
昨天,在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等候期间,与一位大娘挨着坐。大娘已80多岁了,身体很好,说起话来满脸菊花都在笑。看大娘如此福相,我便和她搭上了腔。
“大娘,看您老人家身体这么好,一定是来看望别人的吧?”
“不是呀年轻人,我是来检查身体的。我不来,他们非要让我来。”
“他们是谁?”
“还能有谁?就是儿子、儿媳呗。这不,我刚刚作过检查,他们去拿结果了,让我在这里等着。”说话间,老人脸上透出嗔怪的喜悦。
“哦。我看您老人家身体健康,根本不像有病的样子。”
“谁说不是呢?我本来就没病,是他们瞎折腾,每年都要让我来检查一次,说是看看有好处。一天了,从这个屋里出来进那个屋,也没查出个啥病来,净把钱浪费了,还不如给孩子们买几件衣服哩。”
听大娘的话语,我知道是大娘的儿子、儿媳在为大娘作身体检查,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感动。我虽然没有见到这对夫妇长什么样子,却仿佛看到两颗孝敬老人的心。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难得闲下来聚一聚,除非有要紧事,否则长年不回家。而大娘的儿子、儿媳却每年都抽出时间为母亲作健康检查,他们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无声传承,让我感到无比敬佩。于是,我向大娘说:“大娘,您老人家有福气,有这么好的儿子和媳妇,一定能长命百岁。”
“活那么大岁数干啥呀,碍手碍脚的。我不想让他们每年都带着我往医院跑,只要带上孙子、孙女多回来几回,多跟我住几天就行了。他们很喜欢吃我做的饭,我也乐意给他们做,一家人坐一起热热闹闹的,比啥都强。”
我知道大娘说的是真心话。我自觉自己在父母跟前的所作所为远不如大娘的儿子。我们总是借口忙,很少有时间回去陪陪父母,听听他们的心声,甚至还糊涂地认为,只要不缺他们钱花,就什么都有了。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钱固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它代替不了人的感情。
父母这一生,最大的心愿是儿女平安,是全家团圆。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免得落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