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通 讯 员 龚丽萍
张 丽
距离市区不足5公里的空冢郭镇,几年前就被纳入漯河市卫星城镇。镇区境内省道330(漯河人熟知的“漯舞路”)横穿而过,漯河市区向西至平顶山等市的客流物流必须经过此镇;该镇紧邻沙澧产业集聚区,又是源汇区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桥头堡”。
近日,记者见到该镇党委委员陈克松后,他的一席话让记者体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该镇的现实意义:省道两旁升级改造后,漯河向西的交通命脉更加顺畅;镇里还专门建了一个农贸市场,方便了镇区居民的生活;雨污分离的先进设施,及大地保障了镇区生态、生活环境,卫星镇变成了美丽和谐的新家园。
宽阔的漯舞路上,两旁的两层门面房均被刷上了一层鲜艳的黄漆,绿化带到商户门前还专门划定了一个个非机动车辆存放点。
“今年美丽乡村项目完工后,这里的交通‘肠梗塞’彻底不见了。”陈克松告诉记者,以前向平顶山市去的大货车、大客车等均经过此地,一遇到农历庚会,乱摆乱放的流动摊贩占据了整条道路,有的商贩甚至把摊位摆到了主干道上,这里至少要拥堵上一两个小时。
按照美丽乡村项目规定,该镇在绿化带外的非机动车道、商户门前的广场统一铺设了8米宽的商砼石,并禁止村民们在路上摆摊经营。
同时该镇在商业街、镇明路上划定区域,引导农村庚会上的摊贩在集贸市场里经营。
记者在镇明路上看到,宽阔的道路一直延伸至沙澧产业集聚区,道路两旁有序地摆放了各类摊位,新建的一个个花坛里面栽植了红叶石楠、月季、女贞等各类花木。
“这是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我们新拓宽的镇明路,绿化亮化的效果也和以前换了个样。”陈克松说。
在工程质量上,空冢郭镇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精益求精。
“你现在看到是的一层青色的石砖,其实在下面总共有三层工序,第一层是碎石垫层,接着一层是浇灌的混凝土,最后才是铺设上去的商砼石。”陈克松指着商户门前的广场告诉记者。
该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实现雨水、污水分离。新铺设的雨水排水管道直通到马沟,而居民生活污水管道连通到了沙澧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大管网”。
这些雨水、污水管网涉及的道路有漯舞路、商业街、镇明路、邵堂路等,实现了镇区水管管网全覆盖,这个常住人口6000多人的镇区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下午2点多,空冢郭镇邵堂村村民王战国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去沙澧产业集聚区上班。
“顺着镇明路向北5分钟就到厂区了,在家里就业拿的工资不比南方低。”王战国告诉记者,他现在在产业集聚区的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工厂上班,看到村里的环境变化后,他直接辞掉了南方的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记者了解到,空冢郭镇的美丽乡村建成后,镇区内的邵堂村、翟庄村不少村民在产业集聚区找到工作。翟庄村还专门成立了物业公司,很多50岁左右的无业村民在产业集聚区内干起了保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