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桑榆晚晴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日 星期

85岁老人坚持写地书15年
81岁时曾从漯河骑行至开封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于文博

爱写地书,爱骑行,爱说爱笑。司德智今年85岁。退休后,他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结交了很多朋友,把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写地书15年

10月26日下午,在双汇广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写地书的司德智老人,他一手拿着一只自制的大毛笔,一手拿着字帖,脚边是一个装着清水的小桶。老人写得很认真,一个字写了多遍,每一遍字体都不一样,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我从小就爱写毛笔字,楷书、行书、草书都会一点。”司德智告诉记者,他喜欢写唐太宗的《百字箴言》,还有各种诗词,尤其是毛泽东的诗词。

司德智练习地书已经近15年了。“我在别的地方见别人写地书,觉得挺有意思的,自己也想试试。”只要天气允许,他每天都会带着工具到外面练习地书,一写就是两个多小时。司德智写地书使用的毛笔是自己制作的,他将拖把上的木棍拆下来做笔杆,将布裁成条固定在笔杆一端。从开始练习地书到现在,司德智也记不清自己到底制作了多少根笔。

司德智的地书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一些人主动要求跟着他学习,他都欣然应允,义务教大家写地书。“前一段时间,有两个小姑娘看见我就叫‘爷爷’,一问才知道她们小时候跟我学过地书,现在她们都大学毕业了。”司德智笑着说起最近的趣事。

喜爱骑行

司德智老人还有一个坚持多年的爱好——骑自行车,这也是老人的健身方式之一。“我是平顶山郏县人,曾经在郑州一所高校教书。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从郑州到郏县没有直达车,每逢放假我就骑自行车回家,一路骑行9个多小时。”司德智说。

目前,老人骑的是一辆山地车,这辆车载着老人走遍市区大街小巷及周边地市。4年前,老人与骑友一起骑行至开封。“早上出发,先骑行到许昌,在许昌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出发骑行至开封。在开封玩几天,再一路骑行回来,边走边玩,开心得很。”老人说。

闲暇时,老人喜欢骑行至市区周边农村,挖野菜,呼吸新鲜空气。“在城市里生活,偶尔远离喧嚣,去感受农村的纯朴与宁静,心也会慢慢地静下来。”老人说。

交友广泛

“昨天怎么没来呀?”就在司德智低头写地书时,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大爷来到司德智跟前,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这位老人是司德智的朋友,家住市区昆仑路,来双汇广场玩时与司德智相识,两人说话投缘,便成了好朋友。平日只要有空闲,老人就到广场找司德智聊几句。

“我天天在广场上写地书,一些经常来广场玩的人,一来二去都认识了。”司德智说,“每天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心里可高兴。”

记者采访了解到,老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但生活却很节俭。他穿着很朴素:一身黑色的老式西装,毛衣有破洞,脚上的迷彩鞋也褪色了。“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现在有吃的有穿的,我很知足,对衣服的要求是能取暖就行。”老人说。

老人告诉记者,他虽然已经85岁了,但他身体很硬朗。“这要归功于作息规律、心态乐观、注重锻炼。”老人笑着说,他坚持每天晚上边看电视新闻边按摩身体穴位,按摩完穴位再读诗词,到21点准时睡觉。“晚上睡眠好了,白天才有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