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 习 生 刘莹莹
如今的漯河,车辆、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交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畅通。市民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正逐步提高,文明交通氛围愈加浓厚。市区各路段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市民文明出行已成风尚。
强化责任落实 确保工作推进
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市交警支队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按照“创文”有关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开展。
严格落实交通高峰岗勤务工作分包制度,调集全市交警力量,实行流动作战。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非机动车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处罚,增强威慑力度。
强化交通管理“路长”制。组织各分局、交警支队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实行定路、定人、定责治理乱停车的工作责任制,对市区52条重点道路的乱停乱放车辆采取劝、贴、锁、拖等方式,坚决遏制车辆乱停乱放。
市交警支队还成立了专门督导小组,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和通报讲评,同时将本次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综合考评。严格落实各项考评指标,实行“一天一通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讲评”督导讲评制度。
整治交通秩序 净化交通环境
“车让人”不仅是遵规守法的具体表现,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纵深开展,市交警支队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今年年初以来,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行人、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陋习进行专项整治,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不断提升。
重点整治行人闯红灯不文明行为。依托执勤岗点,加强管事率,对行人闯红灯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规范引导;对行人闯红灯现场进行处罚;充分发挥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力量,组织记满12分的驾驶员开展常态化交通志愿者活动,加大文明交通现场劝导力度。
严管严查机动车乱停乱放。增加警力部署,以“贴、拖、锁”方式,三管齐下,大力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对重点区域,增大管控范围,延长执勤时间,加大巡查频率,确保全天管控无遗漏;各大队配备不少于一辆拖车,针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切实加大拖移清障力度,多措并举整治乱停乱放。
完善交通设施 提高通行能力
长期以来,漯河市区中小学校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市交警支队组织交警在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教育。从9月1日起,对市区繁华地段的中小学实施定时定点交通疏导,确保学生出入学校安全。在各方的努力下,漯河中小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创文”工作的不断深入,市交警支队结合中心城区实际,推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市区道路翻修工程,对市区主干道以及重点区域道路施划热熔标线20万平方米,目前全市交通标线施划工作已经完成。合理增设停车泊位,缓解重点区域停车压力,规范停车秩序。共新增停车泊位1.5万余个,清除、整改不规范停车泊位800个。全面升级市区交通标志,在市区淞江路、嵩山路、长江路等安装大型指路标志109块;在市区人民路、黄河路、嵩山路等主干道路口安装非机动车提示牌1280块;安装中央护栏提示标牌460块,市区主干道已全部覆盖。
完成市区主要道路82公里隔离护栏安装工作,对市区28个主要路口加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护栏9公里;在淞江路、黄河路、人民路、大学路等路段安装爆闪灯防撞柱400套,安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护栏防撞柱560套,目前市区道路隔离护栏防撞柱安装工作已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