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本地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

熊孩子玩“王者荣耀” “掏空”妈妈微信钱包
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少责备多陪伴
王者荣耀游戏界面。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潘丽亚

一款款手机游戏的出现,让不少人沉迷其中,这些人中不乏一些未成年的学生。11月17日至20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位小学生了解到,不少孩子都有玩手机游戏的经历,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又都玩的是“王者荣耀”。

买游戏币 花光妈妈微信钱包

11月19日,家住市区柳江路的王女士在附近超市买东西,用微信支付时,被告知微信钱包零钱不足。心生疑惑的王女士用现金支付后,赶紧回家查询微信钱包支付记录。

“当时我一看就懵了,微信钱包里的钱都是通过红包形式发给了儿子,有10元、20元,也有50元、100元。”王女士说,自己平时工作之余做微商,微信钱包里的钱收支很频繁,所以也没太在意,但她粗略记得微信钱包里至少有1000元,没想到竟然被儿子都转走了。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后,在王女士的再三逼问下,儿子终于承认是最近和同学一起玩“王者荣耀”,从国庆节长假开始,就偷偷用妈妈的手机给自己的微信号发红包,钱都用来买游戏币了。这让王女士愤怒不已,儿子今年已经12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周末经常会和同学约着一起玩,所以周末时并不反对儿子偶尔玩玩手机。但之前王女士告诫过儿子不能在游戏上花钱,可是没有想到儿子竟然花光了自己微信钱包里的1000元钱,用来买游戏币。

“我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顿,又和儿子谈了好长时间,儿子答应放寒假前不再玩游戏。”王女士说,因为每天下午放学儿子都是自己回家,所以给儿子准备个手机让儿子他放学回家后给家长报个平安,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家庭聚会 四个孩子组团玩游戏

11月18日中午,家住市区天元明珠小区的刘先生家里非常热闹,两个姐姐带着孩子都回来看望父母。中午吃完饭,大人们坐在客厅里聊天,刘先生的儿子、两个外甥和一个外甥女便一起跑到房间里去玩。过了一会儿,刘先生发现四个孩子一人拿着一部手机,正玩得不亦乐乎。

刘先生说,经过询问,四个孩子正在组团玩“王者荣耀”。刘先生说,四个孩子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9岁,玩“王者荣耀”竟然都玩得非常熟练。随后,在大人的强制要求下,几个孩子才极不情愿地退出游戏。

刘先生的儿子小奇(化名)告诉记者,他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班里很多孩子都玩“王者荣耀”,男生女生都有,如果他不玩,平时与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玩时就没共同话题了,所以每到周末,他们同学都约着一起玩“王者荣耀”。

刘先生对记者说,因为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在玩“王者荣耀”,他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对这个游戏进行了解,虽然“王者荣耀”游戏声明其相关人物、地理、事件均为艺术创作,并非正史。但因为游戏中使用的人物角色基本上都是历史中的人物角色,却又违背史实:什么荆轲是女人,鲁班、诸葛亮、庄周、墨子、妲己、貂蝉能在同一时代混战等,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不符,直接颠覆了正确的历史观,所以他一直不赞成孩子玩这款游戏。

根据网络数据统计:目前“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是2亿,每天在线人数达5000万。虽然游戏页面写明,“本游戏适合16岁(含)以上玩家娱乐”,但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上的“王者荣耀”年龄分布,11~20岁的玩家占比高达54%。

专家建议:家长应少责备多陪伴

二级心理咨询师邹冬妮表示,孩子迷恋手机游戏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待这个问题,家长不能“堵”而要“疏”。

邹冬妮说,孩子玩手机游戏,如果家长强行没收手机或禁止孩子玩,孩子可能当时迫于家长的威严不玩了,但仍会想方设法偷着玩,也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她建议家长不妨有时间一起玩玩孩子喜欢的游戏,这样还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痴迷游戏的真正原因。

“‘王者荣耀’不仅孩子们玩,现在不少成年人也很热衷于玩。如果家长陪孩子一起玩,一方面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就不会把家长作为对立面,会主动交流。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能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对于涉黄涉暴的内容及时制止,教会孩子区分善、恶、美、丑,并且要教孩子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邹冬妮提醒,孩子之间也需要谈资,一味禁止孩子玩游戏,会让他们在学校里无法融入小伙伴,但可以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规定每次玩游戏要遵守约定等。

另外,孩子玩手机游戏,多是在写完作业无事可做时才想着玩,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多陪伴孩子,如一起读读书、散散步,增加一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就会减少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同时,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也会大大减少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