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七旬老人醉心戏曲
11月17日,在市区柳江路柳江小区,记者见到了鲍春梅老人,她和柳江社区戏曲艺术团的团员们正在排练,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下来,吸引不少市民围观。十几名演员中,鲍春梅的一头白发很是显眼,她演唱得十分投入。
“鲍老师的《抬花轿》唱得特别好。这么大年纪了,看着还和小姑娘一样。”艺术团的一些团员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在大家的请求下,鲍春梅现场表演了一段《抬花轿》,她声情并茂,将该剧中周凤莲一角演绎得活灵活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鲍春梅从小热爱戏曲,13岁时曾在原郾城县豫剧团学习,20岁时到我市一家企业上班直至1990年退休。
“我从小就喜欢戏曲,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个爱好中断了很多年。”鲍春梅说,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一直到2002年,她又重新拾起对戏曲的爱好。200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鲍春梅加入了柳江社区戏曲艺术团。
坚持义务演出15年
鲍春梅老人很爱笑,说话声音温柔亲切,是艺术团里有名的热心肠。因为年轻时曾在剧团学习,在戏曲方面有着不错的基本功,每逢艺术团排新戏,有些团员跟不上时,就会向她求助,而鲍春梅从不推辞,总是耐心指导。
“在咱们团里,鲍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好大姐,可受尊敬了。她的唱腔吐字清脆圆润,唱得可好了。”柳江社区艺术团负责人沈先生说。
从艺术团成立之初,鲍春梅就加入其中,至今已15年。这期间,老人参加了无数场义务演出,有为社区居民义演的,也有为敬老院老人义演的。每一场演出,她都精心准备,演出时精神饱满。几年前,在敬老院的一次义演中,一位唱《朝阳沟》的团员因为突发状况,无法上台,鲍春梅二话不说,顶替这位团员上台演唱,成功救场。
“我会唱,人家也愿意听,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说起义演,鲍春梅总是充满热情。
“鲍老师唱的戏特别有感染力,每次听她唱戏,我们都特别享受。”今年65岁的刘女士是柳江小区的居民,她告诉记者,她现在家带孙子,每次鲍春梅唱戏,她都会抱着孙子过来听戏。
把快乐传递给他人
15年,鲍春梅就这么一路认认真真地唱过来。虽然今年她已经75岁了,但她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艺术团的团员们无论何时见到她,她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唱戏也能养生。我每天唱唱戏,练练嗓子,也算锻炼身体了。”鲍春梅说,目前她还需要照顾外孙,每天把外孙送到学校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时间。她外出唱戏,家里人都十分支持,“每次我说要出去唱戏,他们从来都没有阻拦过,可支持我了。”
因为上午要接送外孙、做饭,鲍春梅把每天下午的时间都留给了戏曲。艺术团每周二、周四要排练,鲍春梅从不缺席。在没有排练的日子里,她也会和同样喜欢戏曲的朋友一起,在市区各个地方唱戏给市民听。
“唱戏是最让我高兴的事。劳累的时候唱唱戏,疲惫就会消失;高兴的时候唱唱戏,兴致盎然喜洋洋……只要让我唱戏,怎么样我都高兴。”鲍春梅说,因为戏曲,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只要在一起唱唱戏、聊聊天,什么烦恼都可以消除。
曲调悠扬,鼓点响亮。于鲍春梅而言,戏曲既是发自内心的兴趣,也是晚年生活的亮点。“唱戏既锻炼了身体,也让我心情舒畅。我开心了,就想唱给别人听,让人家也高兴高兴。”鲍春梅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