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剑
南广场位于沙南老城区,是由老体育场改建成的仿生态园林。老体育场原是漯河的地标性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漯河的重大集会,基本上都在这里举行。那座残存的主席台年轮里记录着过去岁月的风风雨雨,给老漯河人的心灵,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漯河人的生活观念变了。搁以前,凌晨五点钟,大街上遇到一个人,你问:“老爷子,这么早干吗去?”那人脚步一准不停,在身后重重地撂下一句:“还能干吗,挣钱呗!”现在,你再这样问,不管是退休的老张,还是刚工作的小李,都会这么回答:“睡不着,到南广场遛遛!”
是啊,如今到南广场的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健身。他们感觉,只有身体好了,才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广场西边的空地上,有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精瘦,执一挂粗粗的长鞭,只见他拧身、甩臂,挽一个鞭花,“叭”一声脆响,飘荡在微凉的空气里。然后,换左手,同样的动作,同样脆响。旁边托底的人说,这是老王,拉面馆的首席师傅,他在练手艺呢。围观的人啧啧称赞:能把甩鞭和拉面两种手艺融会贯通,真是绝活儿啊!
南边,一群花花绿绿的女人在跳舞。中老年居多,也有年轻女孩。从动作上看,像健美操,杂有一些民族风情。“我放歌万里外,明月与我同在。远方为我等待,心澎湃……”凤凰传奇的《我从草原来》。一曲终了,舞曲又响起:“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看来,这些老人是凤凰传奇的铁杆粉丝哩。
广场的东面,经常有一个抖空竹的人。只见他一会儿躬背弯腰,一会儿挥臂跨步,而空竹一会儿在头顶,一会儿来到手竿上,精彩的表演让围观者一边暗暗称奇,一边鼓掌助威。这个人叫高金柱,他患病后偶然接触到“抖空竹”这项运动,从此焕发了青春。十几年来,不但病情得到控制,还抖成了“空竹”名人,前不久还到中央电视台展示了自己的“一技之长”。
南广场最热闹的地方是东半区的跑道。远远望去,慢走和暴走的人群,像一条五色的彩带,在晨曦中流动。一对兄弟,一胖一瘦,踩着同样的节奏,快步走过;两个中年女人,一个穿黄色短衫,一个穿白色短衫,肩并肩跑过;一个女孩,戴着耳麦,哼着歌曲,不紧不慢地走着;两个老人,银发飘动,亲昵地手拉着手,坦然走过……林林总总,都是南广场凌晨腾起的浪花。真切新鲜,原汁原味。
南广场东北角的白杨树下有八张乒乓球台,水磨石台面,露天。虽然条件简陋,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打球的热情。
老何是北半区的台长,人称何铁嘴。老何主管第二张球台,专司双打擂台,聚集了一干乒坛高手和啦啦队。有时出现一个争议球,是否压线,是否擦边,大家会像孩子一样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各退一步,争的人和看的人都哈哈大笑。笑声四溢,有时会惊醒白杨树上睡觉的喜鹊。它勾着头好奇地往下瞧,看懂了这场面,也兴奋得“喳喳”直叫。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到南广场打球,图的是个乐子。输赢也好,争辩也罢,每个人收获的都是无穷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