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红
今年38岁的宁要擅长在绢、羊绒和衣服上作画,画出来的花草栩栩如生,在宣纸上画的风景画和动物独具风格,还会用双手写毛笔字。3年前的一场疾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一家人不得不从深圳回到家乡漯河治病。12月4日,记者见到正在市区解放路南头一家膏药店做理疗的宁要。
宁要的爱人杨娟告诉记者,2006年年底,他们二人在深圳打工时相识相爱并结婚,然后一直在深圳发展,随着两个女儿的陆续出生,一家人的生活靠宁要作画、卖画裱画来维持,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2015年3月,宁要突然患了胃穿孔,在治疗中,4月份又出现胃出血,当逐渐好转后,同年8月25日,宁要又患左脑室出血。“医生说由于颈椎压迫了神经,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连续的病症使宁要失去了语言功能,而且右腿抬不起来,右半身完全不会动,家里也失去了经济来源。”杨娟说。
杨娟说,不得已,2015年年底,杨娟带着宁要和两个女儿回到家乡漯河治病,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镇娄庄村租房居住。2016年5月底,宁要在市区一家医院做了头颅修复术,到目前一直在进行康复治疗,但效果并不太好。
杨娟告诉记者,她的大女儿上二年级,小女儿上幼儿园。杨娟每天除了带宁进行康复治疗外,还要照顾两个女儿,除以之外,她还要去饭店打零工,以贴补家用。如今宁要生病已快三年了,各种治疗费用花了近50万元,家里积蓄全部花完,还欠了不少外债。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但记者看到杨娟脸上始终洋溢着的笑容。“我怕他难过,总是在一边偷偷哭,然后再以笑脸面对宁要和孩子们。因为家里现在全靠我,我不能让他们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杨娟说。
记者了解到,快三年的时间,杨娟学会了给宁要按摩、疏通心理。尽管家里离不开杨娟,但每逢两个女儿上学后,杨娟还会抽空为附近的老人义务按摩,开导身边有负面情绪的人。“虽然我没有钱捐给比我更需要的人,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善举,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我也相信宁要会站起来,会继续画他热爱的画。”杨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