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3月1日 星期

老 王
朗纪山乡村人物系列之六

□郎纪山

老王,叫王×林,家是吴城的。听老辈人说,老王在当年剿匪反霸时曾当过区武装队长,后来农业合作化高级社时任副社长。一次打机井时,钻井锥杆间的对接处不知为啥脱落了。而井刚打了一半儿,有一二十米深。如果报废,集体的损失就大了。那时候,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作为干部的老王更是茶饭不思,忧心如焚,整天围着井口转。

钻井技术人员说,没有啥好办法,除非人下到井里去,把滑脱的锥杆儿拧上,但这么做非常危险。老王一心想着集体,就自告奋勇下井。

当时,正值春末夏初,天气还很凉。老王脱去衣服,仅穿了个裤头儿。下井前,为驱寒先灌了几气白酒,然后腰上束了长绳,顺着锥杆儿潜到冰冷刺骨的井窟里。站在井旁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大概过了七八分钟,见束腰的绳子晃动,人们七手八脚一齐往上拉。等把老王拉上来之后,只见老王脸色苍白,身子成了一摊泥。人们赶快给他裹上被子,灌喂姜汤。

老王喝了姜汤,暖了一会儿,才缓过神儿来,说:“总算拧上了!”

后来的日子里,老王总觉得看东西好像隔了一层薄雾,模糊不清,也没有太在意。时间一长,眼睛越来越模糊,这才慌了神,去找医生看。医生听了,说:“你这叫‘气蒙眼’,也叫‘热寒症’。想想看,你喝了酒,热身子,猛地下到井里 ,冷水一激,一热一寒,气往上涌,郁积于眼,会不落病!”

“那咋办?”

“先用点儿药试试。”

“能治好吧?”

“难说。试试看吧。”

老王的眼病到底没治好,还是瞎了。

听人说,盲人最怕“半路瞎”。如果先天盲了,感觉到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不是很着急。而“半路瞎”就不同了,因为看到过光明,看到过五颜六色,现在突然盲了,如同坠进了无底的深渊,所以就感到特别急,特别绝望!更何况老王,虽称不上叱咤风云,但毕竟闯南走北,风光过、辉煌过。如今,他成了一个瞎子,屋门难出,大门难迈,老王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老王就想自杀。有好几次幸亏家人发现及时,才未酿成大祸。但老王毕竟是老王,几年后,他接受了现实,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静下来的老王不想坐吃闲饭,寻思着做点儿事。思来想去就决定学说书。家人也觉得行,学会了说书,不但能讨口饭吃,挣个零花钱,更重要的是能出去走动走动,散散心,心情会好些,毕竟以后的日子还很长。

于是,老王就拜一位说书艺人为师。因为老王小时候上过高小,算是读过书有文化,学起来就比较快,几年下来,就学得差不多了。开始,老王跟着老艺人走乡串村边学边说,学成后就与老艺人分开了。

后来,老王来我们这里说书。印象中,老王中等偏高的个子,黄白颜色,胡须不多,喉音有点儿重,猛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个瞎子,细看两眼好像蒙着一层薄纱。

那时,说书流行说“新书”。所谓“新书”,指的就是革命战争题材的书本儿,如《烈火金刚》《战徐州》一类的。老王在我们村里就说唱这一类的书。

与老王搭班儿是我们村附近的孟周,人称“瞎子周”,坠胡拉得不是太好,不过配合得也算默契。老王说书时粗喉咙哑嗓,如牛哞虎吼,夜里能听二里远。道白不但口齿清楚,而且能模仿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的腔调,一个人简直就是一台戏。所以,老王说的书,大家很爱听。到了一个村,一般都能说上个月儿四十。

老王是见过世面的人,不但说话和气,做事随和,人也实在。所以,不论到了哪一个村,都能和当地群众合得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亲和力。我父亲就是在那时与说书的老王成为好朋友的。

当时,我父亲在生产队里当干部,老王来我们村说书多由我父亲跑前跑后地张罗。时间一长,两人就聊得投缘。原因是,两人的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土改、剿匪反霸时都当干部,两人的性格、心底儿也相近。那时,我七八岁光景,已大记事儿了。

有一天,我父亲说:“老王,我就一个男孩,干脆认给你算了。”“我有仨孩儿,再认个也不多。”老王说。打这以后,我就喊说书的老王为老王伯。

老王伯在村里说书,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一出门,就喊:“孩儿,快给您伯牵住“马”(一根竹棍儿,盲人称“竹马”)!我就牵住老王伯手中的竹棍儿很小心地朝说书场儿走去。

有一年麦罢,秋苗子锄过三遍,老王伯又来我们村里说书,一连说了一个多月,快收秋是才走。临走时,特意买了一篮子甜瓜让人送到我家。后来听人说,这一篮子瓜是老王伯早几天就托人买的,花了三块钱。而那时,他说一晚上书,生产队才给他两元钱的报酬。

从那以后,不知为何,老王伯再也没有来过我们这里说书,我也没有见过他。几十年过去了,我时常还会梦见他。

作者简介:

郎纪山,男,1962年生,舞阳县姜店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近年来,郎纪山写下50余篇描写身边乡村人物的散文随笔。这些文章取材于乡村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他用白描的手法,把这些底层人物的陈年旧事讲述出来,力图展现原汁原味的人生,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