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耳濡目染 传承文明家风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舞阳县太尉镇朱埠口村村民孙书仁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女,传承孝道美德。全家人深受邻里的好评,是人人羡慕、夸赞的“五好家庭”。4月7日,记者见到了孙书仁,听他讲述家庭幸福经。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见习记者 党梦琦
孙书仁全家被乡亲们评为“五好家庭”。
孙书仁今年72岁,是家里的老大哥,下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从父辈那里继承过来的。”孙书仁告诉记者。“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我爸外出做小生意,每次回来一定给我奶奶买点好吃的,平时从来不会大声跟我奶奶说话。”
父母对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兄妹几个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不用特意教,父母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表率。”孙书仁说。
孙书仁的妻子彭香莲说:“照顾老人本来就是子女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我公公婆婆对老人伺候得特别细心、周到,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跟着这样的公公婆婆,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父母树立榜样
子孙争相学习
多年来,孙书仁以身作则,为子女及后辈营造出一个尊老敬老的家庭氛围,孝敬老人的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
孙书仁告诉记者:“我以前是大队卫生员,在我父亲患胃癌卧床之后,我每天都会给父亲打点滴,以减轻他的病痛,在父亲病重的最后3个月里,我可以说是衣不解带地伺候他。”
有关子女后代的教育,孙书仁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咱们这平凡家庭也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就是经常告诉他们要知道感恩、孝敬老人,现在你们也都为人父母了,应该知道抚养子女不容易,应该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更应该懂得孝顺老人。”
“你看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都是我两个儿媳给我买的,精神吧!”说着,孙书仁指了指身上的衣服,一脸的幸福。记者看到,孙书仁穿着崭新的衣裤,整个人看着很精神。“今年大年初三,孩子们还带着我们老两口去开封游玩了几天,前几天还商量着说最近天气好,要带我们去洛阳看牡丹呢。”孙书仁高兴地说。
如今,孙书仁的小孙子也已经14岁了。“他可孝顺了,无论吃什么都先给长辈送去,每次周末从学校回到家,总是积极地帮着奶奶做家务,盛饭、刷碗,还会给我们洗脚。”孙书仁说。
和谐幸福家庭
邻里交口称赞
孙书仁从村卫生所退休后,现在被太尉镇卫生院返聘。如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其乐融融。“我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孙子下个月也要结婚了,家里几口人几乎没吵过架,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孙书仁说。
孙书仁告诉记者,家里比较民主,从来没有因为一些大事小情红过脸,儿子们夫妻和睦,妯娌之间也都相处得非常和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榜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看到我们两口子平时都和和气气,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学。在我们家就算有矛盾也是商量着来解决,要讲究以德服人,大声吵也解决不了问题,有商有量地把事情处理好多好。”孙书仁说。
“孙书仁家是俺们村公认的‘五好家庭’,他两口对父母都很孝顺,家里的孩子们也很孝顺,老两口的生日孩子们都记得可清楚,掂着蛋糕和新衣服去给老人过生日,俺都可羡慕,经常还让他给我们传授经验呢。”村民刘艳琴笑着告诉记者。
对于被邻里乡亲评为“五好家庭”,孙书仁一家都很高兴,也感到很光荣。“家和万事兴,家风好了,日子过得就舒坦。”孙书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