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2日 星期

游养子沟


□苏焕祎

栾川城东五公里,伏牛山余脉,有一峡谷,终日潺水淙淙,奇石傍水而居,花草满谷,因唐女将樊梨花此处养子教子而名,曰养子沟。

趁着假期,慕名而来,山谷正值草木渐醒,山水含韵,宛若一卷诗画。

梨花寨

由谷口而望,峭峰迎面而立,梨花寨三字隐约石峰,峰呈纵壑,倾泻而下,似利刃锁关。谷口有梨花教子白色石像,英气凛凛,若昔日重现。过石像,见一巨石居于道旁,敛翅伏身,如鹰欲击长空。往里少许,玉兰从立,长于谷底,其花正盈,徐风偶至,落英缤纷。仰望山势,见枯枝白草生于山石,瘦绿与嫩黄漫于其间。春意虽弱,却难掩山之欲醒。谷底之间,充盈一泓浅潭,潭水浅碧,声若玉铃,俯身捧水,水清若无。俄而再行,有翠竹草舍掩映,一紫砂巨壶立于石上,细流恰入杯中。稍远有仙蛙石,闭目养神,似品茶味。立于其间,敛神静思,一归自然,或遥想英雄当年,战鼓车马之声绵延谷间。

老龙潭

石门而入,经瘦身桥,便见一带清水,平铺谷底中。行于道上,便觉清风扑面,此日清风峡,清风峡壁陡石峭,山石间有白花黄花,随风摇曳。上行则闻水声哗然,清石分流,水顺石而入潭中。

盘龙坡盘于清风峡之上,黑龙潭之右,呈九曲盘环,蜿蜒而上,道旁雕有青龙,首尾相衔,共九十九条。

水声哗然而彰显轰者,黑龙潭之水。因水高而潭深,落水之音亮而浑厚,犹如男音高歌。水呈七彩,由墨绿至浅黄,次第而变。柔石卧于底,清晰可见,潭壁陡而滑,石纹漫布其上,状若龙须,而凹陷之于壁,形如老龙。传曰,智者能见九龙游于壁上。

百花谷

老龙潭再上行,有一卸扇潭,形如折扇,色更青翠,水与潭石俨然一体,似玉玲珑。此时,方见古木,或生于石间,状若蛟龙。或长于道旁,与藤相缠相绕。或四树同心,共枯共荣。此间树木花草,多可入药,如连翘,如辛夷。行一步,药三棵。花木相错,开于溪上或道旁,人行其间,自然而然,如步桃源之中。有诗题于壁,文人之笔墨,携山水叮咚之韵,漫溢花谷。

石板河

过仙人桥,又转几座,桥或木或石,或拱或直,不一尽然。顺水而上便见石板河,石板河者,概因水流巨石之上而名,水沽沽汩汩,抚石而过。再往上溯,一石鱼搁浅水畔,其头其尾,其腹其背,无不似真,恰如天河之鱼下贬人间,而其口咬古树,似说心之不甘。

有水数丈飞挂,洋洋洒洒者,曰彩虹瀑,水直而落,成线成珠,偶遇壁石,则四溅飞散,若雨若雾。若日斜射入谷,潭即生虹,环于水石,且因观者角度不同,虹则大小渐变。

三清殿

台石有偌大平地,山民垦田于此,农舍错落分布,游人亦可食宿。台石西望,三清殿遥立峰顶,拾级奋力而上,便见一巨石孤立独峰,峰上建三清殿,儒释道供奉一宇。其南有风动石,巨石于顶,似无所依,有风徐来,摇摇欲坠。东西两望,众山皆小,其时日已西垂,更觉山色空蒙,心胸大开。恍若天人合一,人亦石亦山亦木亦云,似我非我,与自然共入暮色。

至次晨,立于春山,听山之醒转。

遥闻山溪似戴环佩,叮咚不绝,继而惊起羽翅拍空三两声,少顷,几处鸡鸣远近相和。

此时,天仍未大亮,山背起伏成一线,青黛若剪影。渐次,灯暖农舍,人起炊烟生。及至日出东山,山色清朗,叶新而绿欲滴,花黄则更嫩柔。比之昨日,花木骤然蓬发,新色欲染全山。

归数日,山石之意趣,花木之颜色,水声之玲动,萦然胸中,久久弗能去。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