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30年前,任巧玲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漯河,借宿在一个废弃的院落里。如今,她在市区拥有一套敞亮的三居室,儿子也已成家立业。但是,她并没有停下来,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奔波在路上。
5月1日,在任巧玲家中,记者听她讲述了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故事。
初到漯河,他们一无所有
今年55岁的任巧玲,家住市区黄河路东段水木青城小区。走入任巧玲家中,沙发和桌子上的各类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室内打扫得一尘不染。任巧玲坐在茶几前,整理客户资料。
“俺家是三室,总共100平方米,虽然不大,但我很知足,也很珍惜,每次坐在敞亮的房间里,都感慨万千。”任巧玲说。
任巧玲告诉记者,她是周口市西华县人,家中共兄妹四个。
“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一贫如洗。”任巧玲说,屋漏偏逢连阴雨,她在17岁时,左脚患上了骨髓炎。
“脚疼得无法走路,只能躺在床上。为了给我治病,家里四处借钱,到处寻医问诊,到最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无奈之下,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我,在县城周围讨饭。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也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日子。”任巧玲说,“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是命运跟我开的一个玩笑。19岁那年,经过手术后,我终于可以下床走路,一切恢复了正常。”
1988年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任巧玲和爱人一起来到漯河工作。对于初到漯河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两个就带着结婚时的两床被子,住在一处破败的草屋里,草屋连扇门都没有,屋顶大洞连小洞,一到下雨天根本就没法睡觉。”任巧玲说,来漯河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爱人从邻居处借来一口锅,买来一斤肉,支火煮熟,他们就这样度过了在漯河的第一个春节。
“我在毛巾厂上班,爱人做点小生意。”任巧玲说,凭着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他们很快在漯河市区买了一套房子,“虽然只有70多平方米,但在漯河总算有了一个家。”
靠着双手,日子越来越好
如果按照这种节奏,他们完全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在2004年,任巧玲的爱人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经过治疗,虽然生活能自理,但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任巧玲肩上。
印染工、缝纫工、整理员……在毛巾厂工作期间,她把全部工种都干了个遍。为了多挣钱,她夜以继日地工作,累了就在工作台上休息一会儿,醒了继续干。“虽然累,但我不怕。为了这个家,我辛苦些也是值得的。”任巧玲说,考虑到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面临着结婚生子,家里的房子太小,我就开始着手购买一套三居室。
“2013年,我们搬到了这个新家,可以说,这套房子就是我靠双手一点点干出来的。”任巧玲说。
2014年,任巧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她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去一家印染厂继续上班。
2016年,偶然的机会,任巧玲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本来想着在家没事去玩玩,但我凡事都不服输,总认为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每天不停地奔波在路上。”任巧玲说,凭着待人真诚、踏实能干,她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目前,她已经通过考核,晋升为主管。
如今,虽然起早贪黑,但任巧玲乐在其中。
“很多人劝我退休了在家歇歇,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倒感觉过得很充实。靠着这双手,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所以只要身体还行,我都会干下去。”任巧玲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