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桑榆晚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5月9日 星期

当了18年民办教师

老人正在书桌前翻看《中国百科》。

张梅花老人今年78岁,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她还是个文艺爱好者。小区老人们举办的扭秧歌、打腰鼓、唱戏等集体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此外,老人还爱写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她都习惯用文字记录下来。5月8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张玲玲

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海河小区张梅花家里时,老人正在书桌前安静地翻看一本《中国百科》。老人精神矍铄,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墙壁上挂着几幅水墨画。

老人告诉记者,1960年初中毕业,她考进了许昌一所师范学校,之后响应国家支援农村的号召,于1962年回到家乡舞阳县姜店乡大宋村,成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18年。

张梅花介绍,她当教师时,教学还不分科目,每个老师都是全科教师,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全要教,而且是教三个年级。1982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四个孩子,张梅花回到家中,从此不再担任民办教师。

离开教师岗位后,张梅花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展开,照顾家人们的饮食起居。此外,只要有闲暇时间,她就会拿出图书、杂志等翻阅,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1990年,因丈夫工作调动,张梅花跟丈夫一起来到舞阳县城生活。此时,她的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和儿子已经上班,只剩下小女儿正在读书。“那时候照顾家庭的压力小多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跳舞、唱歌、写作了。”张梅花说。

用文字记录日常生活

随着儿女成家、孙辈长大,老人也闲了下来。“年轻时我就想写作,记录自己的童年及成长过程、工作经历、生活感悟等,但那时候写了一点就因为各种琐事被搁置,现在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完成这个心愿了。”张梅花说。生活中,如果遇到开心的事情,老人都会拿笔记录下来。

“媳妇外出旅游给我买了礼物——一双大花鞋,让我穿上试试,我接过这双大花鞋爱不释手,高兴得流出了眼泪。因为我今年78岁,还是第一次穿花鞋。小时候家里穷,别说穿花鞋,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我们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啊!所以我穿着这双大花鞋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街串巷,见人就说‘这是媳妇给我买的大花鞋,好看吧?’”这是张梅花写于5月6日的一篇名为《一双大花鞋》的随笔。满满的一页纸上,笔迹工整,语句通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花鞋的喜爱,以及对有孝心的儿媳妇的夸赞,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

“我写作先要打草稿,整篇文章构思得差不多了,才正式开始写作。写作的内容都源于生活,尤其是那些令人欢喜的事情,只要我有感而发,都要记录下来。”张梅花说,“年龄大了,有时候提笔忘字,遇见这种情况,我就要翻字典,弄准确。”

从小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

在海河小区,熟悉张梅花的人都会对她投去羡慕的目光:儿孙孝顺、家庭和睦,子女们的小家庭也很融洽。那么,老人家庭和谐有什么秘诀吗?“我与公婆相处得很融洽,从小我都教育子女要孝顺老人。所以,子女、孙辈们都很孝顺。”张梅花说。

在亲戚朋友眼中,张梅花与媳妇的关系十分和睦。“我总感觉媳妇买的东西与女儿买的不一样,对于媳妇,我没有养育之恩,但她能孝顺我,我就要感恩,所以对于媳妇买的东西,我都特别珍视。”张梅花说,在小区里跟老姐妹一起聊天时,经常有人向她倾诉婆媳矛盾,她就会耐心地开导,劝老人多包容年轻人,不要和年轻人计较。

在女儿看来,自己的家庭幸福也离不开母亲的教育。“有一次,我给妈妈买了一双鞋,妈妈拿过去正高兴地准备试鞋,突然问了一句,你给婆婆买了没有?这让我一下愣住了。”张梅花的女儿说,“妈妈一直说,对待婆婆要像对待亲妈一样,给她买东西也一定要给婆婆买。去年,我们带妈妈去南京游玩,她一再叮嘱,一定要给婆婆带些当地的特产,多尽孝心。”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