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如今,走在市区街头,随处可以看到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持文明交通劝导旗的志愿者,他们引导市民过马路、劝阻不文明行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市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月14日,记者对我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现场】
志愿服务传递文明
5月14日上午7点30分,在市区淞江路与燕山路交叉口附近,召陵区民政局的志愿者到达分包路段后,迅速换上执勤服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各自的执勤岗位。
5月14日上午7点40分,在市区嵩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手持红色文明交通劝导旗帜,认真地疏导交通,行人和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行路口。
5月14日上午8点10分,在市区黄山路与辽河路交叉口,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斑马线上,待对面的信号灯变绿后开始过马路。正在执勤的志愿者孟祥伍,看到他腿脚不灵便,便走上前去扶老人过马路。然而,还没过完马路,信号灯就变成了红色。孟祥伍一手用旗帜示意行人车辆让行、一边扶着老人安全过马路。看到这一幕,行人纷纷投去赞赏的目光。
5月14日上午9点30分,在市区黄山路与海河路交叉口,尽管不是交通高峰期,但志愿者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站姿,引导来往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反响】
文明交通意识增强
提及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不管是参与的志愿者还是受益的市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说实话,执勤下来并不轻松,但随着大家对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在执勤时,经常能听到市民说‘辛苦了’,心里非常高兴。这说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觉得累点也是值得的。”志愿者孟祥伍说。
“我已经参加过多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了。每一次,我都感觉责任重大,所以每次执勤都尽职尽责,这无形中也提高了我的文明交通意识。在与家人一起外出时,我经常提醒家人遵守交通规则。”在市区嵩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执勤的志愿者周迪说。
“现在过马路时,每次看到路口的志愿者,心里都特别踏实。”市民李娜说,“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个人文明,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希望市民都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这些志愿者曾经给俺指过路、扶俺过过马路,所以俺现在出来,有啥了就去找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帮忙。”76岁的朱明栓对记者说。
【部门】
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据了解,为了巩固“创文”成果,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每周一上午被定为交通志愿服务日,实现了交通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自4月2日起,对于我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市创文办每周一都会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督察,同时指导志愿者,并对督察情况进行通报。
“从督察的情况来看,责任单位的人员到岗率基本达到了100%,甚至一些单位的一把手也带头到岗执勤,这说明各单位对文明志愿服务活动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不过,个别路口还存在出人不出力、在岗不在状态等情况,这也是下一步需要规范、改进的地方。”5月14日,市文明办副主任常国庆说,文明城市创建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践行者。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既传递着正能量,又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平台。所以,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要展形象、讲规范、重提升、抓持续,助文明城市创建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