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培
销售无合格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私自改装和拆卸原厂配件,私自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公用走道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内公共区域,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路乱拉乱接,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5月22日,记者从全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获悉,接下来,我市将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和整治。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2016年10月24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花园小区一楼道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造成10余户住户不同程度受损;2017年12月22日,源汇区化工家属院一电动车棚发生火灾,造成约30多辆电动自行车受损……从2016年至今,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25起,直接财产损失98.4万元,占火灾总量的3.1%。这些事故暴露出电动自行车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流通销售、维修改装、停放充电、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从今年5月开始至今年年底,我市将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治理工作从源头抓起
近年来,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高发、频发造成火灾事故的情况,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共在214个住宅小区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029组,清除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3000余辆,清理飞线500余处,处罚违法人员17人、物业企业53家,取得良好的推进效果和警示作用。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电动自行车产品安全长效机制不健全、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动态隐患多发等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我市将从源头抓起,治理贯穿生产、销售、改装、使用每个环节,强力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治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维修改装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行为,规范维修改装行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强化日常消防管理,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力争通过综合治理,实现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明显规范,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