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30日 星期

男子热爱戏曲创作 20年坚持写剧本

李顺喜在写剧本。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见习记者 党梦琦

家住市区黄河路东段的李顺喜,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因为喜欢戏曲创作,他凭着毅力和韧性,20年坚持写剧本。5月28日上午,记者对李顺喜进行了采访。

坚持学习写剧本

穿着平展的短袖衬衫,干净利落的短发,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这就是45岁的李顺喜。李顺喜告诉记者,他21岁时从郑州一所大学毕业,学的是营销管理专业。因为热爱,毕业那年他又考上了广州一所专修剧本创作的学校。由于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能力再负担学费,李顺喜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找了一份工作。

随着家里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对写剧本的热爱,1996年至1997年,李顺喜自费到广州一所学校学习影视编导。1998年,李顺喜开始尝试构思自己的第一个剧本《狂生打庙》。

“第一次尝试写剧本时,我还比较年轻,阅历不够,文笔水平也相对有限,总感觉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大约写了5000字的时候便停笔搁置了。”李顺喜说。

虽然剧本创作不是特别顺利,但李顺喜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有空,他就会翻阅史志文献,积累历史人文知识。他每年还坚持订阅《当代戏剧》《剧本》《新剧本》等杂志,不断充电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顺喜的阅历越来越丰富,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2016年,李顺喜重新开始创作被搁置的《狂生打庙》。随后的几年,他还完成了《枪挑小梁王》《精忠报国》《满江红》《铁血忠魂》《火烧老应》等剧本。

白天构思晚上写下来

李顺喜每天的工作是自创豆画、布画、风景画等,装裱后送货给客户。由于痴迷剧本创作,他经常在送货时构思唱词。有一次他骑着电动三轮车送货,返回的路上由于太专心,竟然迷路了,还是问了路人才知道回家的路。

面对白天劳累的工作,李顺喜选择了和平常人不一样的放松方式。“大部分人累的时候是放空自己,或者运动,或者找好友聚会,而对我来说,构思剧情、场景,就是一种放松,也是给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李顺喜说。

白天构思好的剧情,李顺喜便利用晚上的时间记录下来。每天晚上11点,家人都休息后,李顺喜便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李顺喜热爱写剧本,他的妻子郭晓玲刚开始很不理解,觉得既不挣钱又耗费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晓玲慢慢变成了支持。

“我以前一直是手写剧本,去年妻子特意给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支持我。”说起这个,李顺喜特别高兴。

希望通过剧本传递正能量

2018年上半年写《火烧老应》剧本时,为了让剧情更贴近事实,李顺喜不仅详细翻阅了资料,还跑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采访当地的老人,了解更多的细节。

李顺喜告诉记者,写剧本不仅剧情要依照史实,还要唱词押韵,所以一个剧本总是改了又改,每次写完他都会哼唱一遍,如果不是特别满意,就会全部删掉重新构思,大概半年时间可以完成一个剧本。

“抛头颅洒热血生死不怕,要学那泰山松屹立不垮。看今朝根据地日益壮大,八路军胜过那千军万马……”采访中,李顺便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唱词。

“这么多年,我一共写了8个剧本,基本都是和民族英雄有关,就是希望通过剧本,表达一种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鞭策年轻人。如果能搬上舞台更好,即使不行,我也会继续努力,不会放弃我毕生的爱好。”李顺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