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子
妈妈今年60多岁,厨龄差不多有40年了。听妈妈说,她嫁给爸爸那会儿并不会炒菜,因为她在家中排行老小,出嫁前哪有机会下厨,煎炒烹炸自然是样样陌生。结婚以后,妈妈承担起了全部家务,洗衣做饭、任劳任怨。如今,妈妈在厨房里练就了一身本领。
在我的记忆中,厨房里妈妈的身影是这样的:她系一条齐腰的花布围裙,手持那口黝黑发亮的铁锅里,菜肴伴着锅铲均匀有力地翻动,锅边“滋滋”冒着热气,色泽越来越诱人,菜香扑鼻而来……小时候的我就倚在厨房门边,踮着脚尖从妈妈身后聚精会神看她炒菜做饭。葱花鲫鱼、青椒肉丝、爆烧肚片、辣子鸡……这些妈妈做的家常菜,全部收藏在我的味蕾记忆里。
工作以后,只要周末有空,我就陪着妈妈一起赶集买菜,然后回家一起动手做菜,有时候兴奋劲儿来了,我还抢来锅铲过一把主厨瘾。会做菜的人,都知道食材的重要性,一般也都会亲自去买菜。家里附近的几个农贸市场,我基本上都陪妈妈转过,买什么菜、哪里的菜又好又便宜,妈妈心里清楚得很,她脑子里好似搭建了关于如何快速在城市森林里搜索所需食材的大数据和云地图,妈妈的这种本领让我佩服。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爸爸的老家在东北,我生长在中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建设,举家内迁到我们这个小而美的内陆滨水城市,这一安定下来就是几十年。所以,我们家的家常菜南北交融、包容并蓄,菜式也从来不受制于所谓菜系的约束,只要好吃可口,都会沿袭和传承下来,老一辈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在我这一代完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了。
妈妈的厨艺,满足着全家四代人的味蕾,每到逢年过节大团圆的时刻,妈妈主动冲锋在厨房第一线。比起高档酒店的美味佳肴,家常饭菜确实平淡无奇,却是连接家族成员最有魔力的幸福纽带,围在一桌、吃在一锅,这不就是维系家人情感最智慧、最圆满的方式么?妈妈在烟熏火燎、汗流浃背中练就的厨艺,也正是她对全家人细腻温柔、永不消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