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7月12日 星期

牟山上的曹操


□王 剑

年少时听《三国》,听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出虎牢关,来到中牟县。曹操又饥又渴,看到田里的秋庄稼长得正好,就猫下腰想采摘一些果腹。刚直起身,官渡桥亭长带着两个随从就把他给逮住了,投进县衙的监狱里。

县令陈宫认出是曹操,就派亲随把他带到内堂,悄声问道:“董丞相待你不薄,为何要刺杀他?”曹操冷笑一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宫屏退左右,正色道:“你休要小看我,我不是一般的俗吏。”

曹操看了一眼陈宫,说:“我们家世代享食汉禄,如果不思报效国家,为民除害,这与禽兽有什么两样?”

陈宫闻听此言,大为感动,赶紧上前解开绳子,把曹操扶到上座,俯身拜道:“曹公真是天下的忠义之士啊!我的县令不干了,愿意跟着您共图大事……”

每次听故事听到这里,我都禁不住感叹:中牟人真是仁义啊!

在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县令陈宫只是一个小人物。可是谁又能想到,小人物的一个决定,竟然改变了整个时代的命运。如果他把曹操交给了董卓,那么中国历史或许真要改写了。

十年之后,我考上了河南大学。在坐火车前往开封的途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站牌,“中牟”两个字,像一团火焰,瞬间燃亮了我的眼睛。

火车在缓慢行进,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我看到,铁路的两边都是沙土地,除了杨树榆树,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田。我忽然想:曹操当年路过中牟,是不是就在花生田里被官渡桥的亭长抓走的?

老百姓都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的这一架,是为了争一座山——江山。

曹操和袁绍是老相识了。曹操在京都洛阳当刑侦大队长时,袁绍已经是位列三公的省部级干部了。后来,曹操首举义旗讨伐董卓,袁绍则是十八路诸侯的总盟主。不久,两人分道扬镳,闷头发展自己的势力。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曹操则出奇招儿,把汉献帝迎到许县,奉天子而征四方,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张绣,占据了兖州、徐州、豫州、司州。

袁绍一看,昔日的喽啰要翻天,急了。建安四年六月,袁绍起精兵11万,战马一万匹,气势汹汹地扑向曹操。出发前,为了壮壮军威,他让秘书陈琳写了一篇檄文,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

曹操赶紧召集两万精兵,进军官渡。曹操选择官渡做大本营,有其独到的眼光: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西连虎牢要隘,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而且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很方便。

袁绍兵力占优。他摆弄阵势,像坦克一样向曹操挤压过来。建安五年6月,袁军主力推进到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则筑起牟山,与袁军对峙。

有一天,双方休战,袁绍约曹操到牟山旁边的官渡桥会面。袁绍站在桥的北边,曹操站在桥的南边,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唠闲嗑儿。

忽然,一只体大如驴的梅花鹿,从袁绍身边的草丛里窜出,奔向曹操这边。曹操一看,心中暗喜:“‘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看来是个好兆头!”曹操顾不上跟袁绍道别,骑着梅花鹿高兴地回营了。

曹军士兵看见梅花鹿,立即军威大振。没多久,曹操瞅个破绽,亲自带兵烧了袁绍屯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的粮草。

袁绍听说粮草没了,一下子没了底气。他一犯愁,军队就溃败了。将军士兵死的死,降的降,一时间八万多人打了水漂儿。袁绍伤了元气伤了自尊,带着几百人逃回冀州,没过两年,就断气了。

袁绍临死都不明白,他这么牛的人,怎么就窝窝囊囊地输给了曹操呢?

曹操打败了天下第一猛男袁绍,一下子成了名人,连官渡桥也跟着名声大振。我常听到官渡人信心爆棚地说:“俺家是逐鹿营的!”“俺家是草场村的!”

其实,曹操心里很清楚:打败袁绍的,不是那只梅花鹿,而是自己的心胸和眼光。

2018年5月,阴雨绵绵。我们到官渡桥村的时候,千年的战鼓、飘扬的旗帜、呜咽的号角、闪亮的剑戟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我们坐在拴马槐下,一边吃着加进了粉条、红辣椒、香菜的臭豆汤,一边听梁福泉先生讲官渡旧事。听着听着,一抬头,满天的雾气里,曹操正牵着马,笑呵呵地朝我们走来。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