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8月1日 星期

回望军营


囗董晋生

1978年12月26日,我和舞阳籍30名新兵一起,来到祖国最神圣的地方——首都北京某部当兵,在伟人安息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站岗。

我们来到部队,先在人民大会堂西大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这期间,实际上是对每一位新兵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体能素质、机智灵活、反应能力和警卫业务知识熟练程度的考验。

当时,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纪念堂两年左右,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考验和锻炼,合格胜任警卫任务后,我被调整到毛主席纪念堂南大门站岗。

1982年12月30日,我因警卫工作任务完成出色,被破格提干,调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做警卫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70年代成长入伍的人来说,对毛主席始终怀有一种朴素的、忠诚的阶级感情。我们每天面对三万多名瞻仰群众,这项任务既光荣艰巨,又复杂困难。有的瞻仰群众是毛主席亲自解放的,有些曾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他们第一眼看到毛主席遗容时,失声痛哭,走不成路;有的瞻仰群众因为过于激动,一时瘫倒在地不省人事……就这样,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警卫战士们都会机智果断地搀扶着他们,既不影响瞻仰队伍的行进秩序,又不失警卫战士维护现场的高度警惕,一次次、一遍遍,耐心地引导他们随瞻仰队伍缓缓前行。

庄严的纪念堂,肃穆的瞻仰厅,这就是我们的哨位,我就是在这样的哨位上带领60多名警卫战士,在这里负责了三年零四个月警卫工作,时时刻刻体现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真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警卫任务。

“八一”前夕,我忍不住对部队生活的无限思念,再次回首那火热的军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到无比亲切;嘹亮的歌声,整洁的内务,纯洁无私的战友情谊,让我回味无穷,铭记在心。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