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8月16日 星期

儿时看电影


□杨新伟

饭后,和家人一起散步,看到小区广场上正在放映露天电影,不由得想起了三十年前乡下放电影的情形,那种清闲、惬意、有趣的场景还时时浮现在脑海中。

在乡下,谁家有了好事,一定要庆祝一下,放电影便是最好的方式。一般来说,老人祝寿,小孩满月,子女升学,意外之喜,比如种烟叶发了财,家里的牛生了母牛犊卖了好价钱,在外打工的转成了正式工,凡此种种,都要放场电影庆贺一下,让全村人分享喜悦。写到这里,我倒想起了两件事,我表姑父是种烟叶能手,每年卖烟叶能挣一千多元,当时的一千元,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万元。因此,每到农历八月,烟叶卖完的时候,表姑家都要放一场电影庆贺。本家有个大爷,养的牛每年都能生个母牛犊,饲养半年,就能卖1000多元,因此,那几年,这位大爷家年年放电影。一般来说,主家选好放电影的日子,和放映员说一声,这事就算定下来了。在当时的农村,电视很少,看电影成了主要的娱乐方式,一旦谁家放电影,很快传遍全村,甚至外村人都知道。吃过晚饭,大家搬着凳子,从四面八方涌到放电影的地点。

等到夜幕降临,电影开始前,主家会放鞭炮,在鞭炮声中,电影随即开始。放鞭炮一是为了喜庆,二来提醒更多的人来看,聚聚人气。一听见鞭炮声,没赶到的人就加快脚步。一般一次放两部影片,为了吸引人看完,一般将大家爱看的片子放到最后。由于露天放映,下雨、下雪难以避免。比如,有一年冬天,放戏曲片《风雪配》,正看着,突然狂风大作,雪花纷飞,银幕上也是大风刮、大雪下,大家一边看,一边说,“真是风雪之夜看风雪配,过瘾、够味。”还有一次,正在看武打片《燕青打擂》,忽然下起了雨,很多人没有带雨具,只好淋着雨看,雨越下越大,不断有人搬凳子回家,坚持看完的有十几个,都淋成了落汤鸡,我也是其中一个。

当时放电影,通常是两三个地方同时放,当时有一个名词,叫“跑片”,专门有一个人,骑着车子到另外一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刚放过的片子拿回来。一般来说,大家都能按时看到电影,但有些时候不凑巧,片子送不过来,也不能干等着,只好把刚才放过的片子,再接着放,直到新的片子送来为止。有一次看电影《代号213》,电影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大家都很熟悉了,每当银幕上出现画面,就有人模仿演员的动作,说着演员的台词,那种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表情,引来笑声一片,看电影成了玩节目,最后,直到新片开演才停止了喧闹。

看电影最好的时节,是在夏季。天气闷热,在家里找不到凉快的地方,恰好谁家放电影,赶紧到电影场乘凉,电影场一般都在开阔地带,凉风习习。一边看着电影,品味着精神盛宴,一边享受着清凉,感受着自然造化,那种感觉,真是太美了。一般来讲,电影只要开始,就不会再有人大声喧哗,大家都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之中,与电影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当时闭塞的年代,通过看电影,了解到历史沧桑,比如《甲午风云》《火烧圆明园》《风雨下钟山》;见识了异域风情,比如《义侠佐罗》《追捕》《尼罗河惨案》;体味人生百态,比如《人到中年》《包氏父子》《一江春水向东流》。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是促使我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以后离家求学、参加工作,在老家看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老家放电影的那些事我还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