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作为古装剧中最大的一个类别,因为题材和受众的缘故,先天决定了清宫戏最繁盛的舞台是电视剧,而非电影。说起清宫戏,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过《努尔哈赤》这样的电视剧,20世纪90年代更是进入黄金时代。从《戏说乾隆》到《延禧攻略》,清宫剧蜕变30年,这个题材依然是电视剧作品中屡试不爽的“兴奋剂”。随着时代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如何在审美上更加向现代靠拢?
第一阶段
“戏说”的开拓与奠基
《戏说乾隆》是最早的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合拍电视剧典范。通过乾隆的三次微服出巡,描述了在探访民情、整治贪官的过程中,风流皇帝邂逅三位民间女子的爱情传奇故事。1993年,该剧获得第1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合拍片奖。
同样是戏说,《戏说慈禧》因为是大陆投拍,所以在表现上和《戏说乾隆》展现出的偶像剧气质泾渭分明。这部连续剧中“戏说”的是情节,但仍然是一贯以来的正剧表现形式。
孝庄这个人物是一位清宫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很多戏也是关于她的。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一代皇后大玉儿》与《孝庄秘史》。
第二阶段
喜剧与正剧的“拓金”年代
从1997年开始,清宫剧进入了一个黄金年代,在正剧领域和喜剧领域都有了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数部影响深远的代表作。
这里不得不提《还珠格格》。《还珠》究竟有多火?第一部于1998年引进内地播出后最高收视率突破62.8%,创造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版权还卖给包括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在内的亚洲国家,后来又进军北美地区,同样收获诸多好评。
同时期,《宰相刘罗锅》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及《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则更像《戏说乾隆》的大陆版演绎。不同于“还珠”系列以女性角色为主题,虽然同样是诙谐的清宫喜剧,但是以男性角色为主题进行表现,算是正剧的一种变体。这一时期除了轻快的喜剧,庄重大气的“雍正王朝”系列也备受推崇。
第三阶段
“宫斗”与逆袭的“小主”
现代人对宫斗的爱恨纠葛,恐怕离不开“女性崛起”“到底爱谁”与“复仇解恨”。如今霸屏多年的宫斗剧风潮开创于《金枝欲孽》。有人说它是“宫斗剧的鼻祖”,有人说它是“挽救了2000年以来TVB收视颓势的第一佳作”。
如果没有《金枝欲孽》就不会有之后的《甄嬛传》,流潋紫是因为太爱这部剧所以才有了灵感写出了《甄嬛传》。已经挤进暑期轮播好几年的《甄嬛传》,热播期间甚至还出现了“甄嬛体”。
另一个现象就是2011年于正的《宫锁心玉》,该剧引领了青春偶像类清宫剧的风潮。
稍晚推出的《步步惊心》则被《宫锁心玉》抢占了“首部穿越剧”的名头。两部剧的人物设定都选择了“九龙夺嫡”时代,“四爷很忙”的说法应运而生,意思就是“雍正”奔波于该时期的各大清宫戏片场,或为九个阿哥都喜欢的女主肝肠寸断。 据新华网